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结果报告(第九号)

(二)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结果报告(第九号)

根据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蚕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1993.3,南京)确定的任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持,全国24家单位共同承担并完成了1993—1994年度的蚕品种鉴定试验任务。

第九批共安排11对蚕品种参加鉴定。其中,春用品种4对,即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苏·镇×春·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学613×春日、江苏省无锡县西漳蚕种场选育的春蕾×锡昉、安徽农业大学选育的皖5×皖6,以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

早秋用品种3对,即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限1×限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317×318、江苏省镇江蚕种场选育的C497×322,以苏3·秋3×苏4为对照品种。

中秋用品种4对,即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871×872、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86A·86B×54A、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川蚕13号(L8081·L8191×14朝92·L4白82)、江苏浒关蚕种场选育的7·9×10·14,以苏3·秋3×苏4和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取其算术平均数作为对照品种成绩。

承担鉴定试验任务如下:

江苏省蚕茧检验所承担了8个期次的丝质鉴定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杭州缫丝试样厂分别承担了6个期次的饲养鉴定和丝质鉴定任务;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南泰丝绸集团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绩溪缫丝厂、陕西省蚕桑研究所、宝鸡华裕丝绸实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黄冈地区丝绸厂、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淄博制丝厂、重庆市铜梁县蚕种场、重庆丝纺厂分别承担了4个期次的饲养鉴定和丝质鉴定任务;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顺德丝厂、广西蚕业指导所、钦州丝厂、湖南省蚕桑研究所、津市市缫丝厂、浙江省湖州蚕桑研究所、江苏省海安县蚕种场分别承担了2个期次的饲养鉴定和丝质鉴定任务。

春期:各鉴定点的情况都基本正常,但是1993年包括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在内各品种的解舒率都偏低(70%以下),在8个鉴定点中有5个解舒率成绩明显的偏低(镇江、浙江、湖北、山东、重庆)。1994年的解舒率成绩比1993年有所提高。学613×春日1994年参鉴的品系与1993年不同。

早秋期:1993年广东点由于氟污染和农药中毒,成绩未列入总平均内;镇江点1993年和1994年解舒率过低(30%左右),其丝质成绩未列入总平均内。

中秋期:1993年871×872缺海安点的成绩;1994年86A·86B×54A缺陕西点的成绩(发生微粒子);1994年湖北点的饲养区数和头数少,样茧不足,成绩未列入总平均内。

1994年12月召开的鉴定工作会议,对1993年、1994年的鉴定成绩和两年平均成绩进行了交流、核对、汇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参鉴品种作了如下客观公正的评价。

1.春用品种

1.1 苏·镇×春·光

春用四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大,匀正度好;产量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5.24%,茧丝长1402米,明显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8.70%,超过对照品种,接近审定标准;解舒丝长908米,解舒率64.52%,低于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净度94.96分,茧丝纤度2.812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为0.632D,符合审定标准。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4.62%、6.95%、6.59%、8.20%、4.81%。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苏·镇、春·光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产附整齐;蛾产卵数分别为500粒和450粒左右。

1.2 学613×春日

春用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大,匀正度好;产量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4.27%,略高于对照品种,接近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8.64%,略高于对照品种,接近审定标准;茧丝长1320米、解舒丝长934米,低于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解舒率70.42%,与对照品种相仿,低于审定标准;净度95.30分,茧丝纤度3.044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786D,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7.61%、5.64%、9.03%、7.44%、8.93%。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学613、春日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产附整齐;蛾产卵数均为500~550粒。

由于学63×春日1994年的参鉴品系(春日)与1993年不同,两年的成绩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别,严格的说是两对不同的品种。因此,建议1995年继续以1994年所用的品系参加全国鉴定,取1994年、1995年两年的平均成绩为该品种的成绩。

1.3 春蕾×锡昉

春用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大,匀正度好;产量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4.52%,与对照品种相仿,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8.60%,略高于对照品种,接近审定标准;茧丝长1380米,符合审定标准;解舒丝长928米,解舒率67.03%,低于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净度95.24分,茧丝纤度2.848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86D,接近审定标准。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4.92%、4.13%、6.00%、4.05%、5.33%。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春蕾、锡昉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产附整齐;蛾产卵数分别为450~500粒和400~500粒。

1.4 皖5×皖6

春用二元杂交种,素蚕。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大,匀正度好;产量与对照品种相仿。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5.13%,鲜毛茧出丝率19.27%,明显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茧丝长1337米,接近审定标准;解舒丝长912米,解舒率67.92%,低于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净度95.94分,茧丝纤度2.834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706D,略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万头收茧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对照品种相仿;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丝量,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1.49%、4.62%、6.53%。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皖5、皖6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产附整齐;蛾产卵数分别为500粒和450粒左右。

2.早秋用品种

2.1 限1×限2

夏秋用斑纹双限性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虫蛹率比对照提高指数9.22 %;茧型中等、匀正,产量明显超过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优良。茧层率22.66%,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4.68%,超过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长1076米,解舒丝长740米(解舒率69.26%),符合审定标准;净度93.94分,茧丝纤度2.305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72D,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9.58%、13.39%、17.90%、9.18%、17.10%。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限1、限2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中系产附整齐,日系产附稍差;蛾产卵数分别为450粒和400粒左右。

2.2 317×318

夏秋用斑纹单限性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虫蛹率比对照提高指数4.81%;茧型中等、尚匀正,产量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1.96%,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4.55%,超过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长1030米,解舒丝长713米(解舒率69.20%),符合审定标准;净度94.12分,茧丝纤度2.350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52D,接近审定标准。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3.38%、3.94%、6.22%、0.95%、3.63%。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317、318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良好,产附整齐,蛾产卵数均为450粒左右。

2.3 C497×322

夏秋用斑纹双限性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虫蛹率比对照提高指数0.71%;茧型中等、尚匀正,产量略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3.50%,明显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4.74%,超过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长1070米,解舒丝长700米(解舒率65.61%)符合审定标准;净度93.42分,茧丝纤度2.322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80D,略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2.02%、7.29%、1.17%、6.74%。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C497、322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产卵整齐,蛾产卵数多,分别为500粒和450粒左右。

3.中秋用品种

3.1 871×872

中秋用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虫蛹率比对照提高指数2.16%;茧型大、匀正,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优良。茧层率23.63%、鲜毛茧出丝率16.63%、茧丝长1259米、解舒丝长920米,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提高指数4.28%、3.39%、16.57%、13.58%;解舒率72.88%,净度94.81分,茧丝纤度2.480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为0.480D。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提高指数13.06%、17.91%、17.69%、4.14%、19.46%。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871、872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产附整齐,蛾产卵数均为450粒左右。

3.2 86A·86B×54A

中秋用三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虫蛹率比对照提高指数2.12%;茧型大、匀正,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优良。茧层率23.33%、鲜毛茧出丝率16.42%、茧丝长1278米、解舒丝长900米,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提高指数2.96%、2.62%、18.33%、11.11%;解舒率70.52%,净度94.99分,茧丝纤度2.396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为0.453D。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提高指数11.02%、14.34%、13.55%、7.37%、10.46%。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86A·86B、54A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变配性能良好,产附整齐,蛾产卵数分别为450粒和400粒左右。

3.3 L8081·L8191×L4朝92·L4白82(川蚕13号)

中秋用斑纹双限性四元杂交种。孵化、上蔟齐一,眠起较齐,1~3龄发育较慢,4~5龄发育较快;体质较强健,好养;虫蛹率略高于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茧型中等、尚匀整,产量略高于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3.57%、鲜毛茧出丝率16.78%,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提高指数4.02%、4.88%;茧丝长1087米,略高于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解舒丝长786米,解舒率71.90%;净度94.46分,茧丝纤度2.752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为0.734D,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提高指数4.84%、9.17%、10.36%、3.82%、9.41%。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川蚕13中、川蚕13日,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产附整齐,蛾产卵数均为500粒左右。

3.4 7·9×10·14(审定后定名:苏·菊×明·虎)

中秋用四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好养;虫蛹率为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的98.77%;茧型中等、尚匀整,产量高于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

茧丝质性状优良。茧层率23.25%、鲜毛茧出丝率16.62%、茧丝长1198米、解舒丝长887米,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提高指数2.60%、3.88%、10.93%、9.51%;解舒率74.02%,净度94.58分,茧丝纤度2.556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为0.604D。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的平均数提高指数8.60%、11.16%、13.31%、7.04%、11.72%。

原蚕少量饲养和一代杂交种试繁表明,7·9、10·14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产附整齐,蛾产卵数均为400~450粒。

附件1.1993—1994年各参鉴品种主要性状成绩与审定标准对照表(春期)(表3.59)

附件2.1993—1994年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汇总表(春期)(表3.60~表3.62)

附件3.1993—1994年各参鉴品种主要性状成绩与审定标准对照表(早秋期)(表3.63)

附件4.1993—1994年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汇总表(早秋期)(表3.64、表3.65)

附件5.1993—1994年各参鉴品种主要性状成绩与审定标准对照表(中秋期)(表3.66)

附件6.1993—1994年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汇总表(中秋期)(表3.67、表3.68)

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工作会议

1995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