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强健应作为衡量春用蚕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

1 体质强健应作为衡量春用蚕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

春天气温适宜,桑叶营养丰富,是最适合养蚕的季节。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在春蚕期一般都选择饲养丝量多、丝质优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然而,春用多丝量品种对饲养环境和饲养技术要求都相对较高。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蚕茧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降低。特别是大量青壮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改变,养蚕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体力弱,养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实行粗放型饲养,先进技术措施难以推广实施。适应粗放和省力化饲养的强健性蚕品种已经成为蚕农对蚕品种的第一要求。

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地区由于工业废气等大量排放,造成空气较严重氟污染,给养蚕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了稳定蚕桑生产,在浙江等蚕区出现了秋种春养的现象,嘉湖平原蚕区全面推广秋种春养,全省秋种春养的比例基本稳定在75%左右。这种局面的出现,迫切要求我们将春用蚕品种的强健性提到议事日程。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春季五龄后期常常遇上高温闷热天气,不仅影响蚕茧产量而且影响到蚕茧质量。春天也正值大田农作物旺盛生长和病虫害多发季节,由于农药大量使用,造成桑叶或空气污染而导致大面积家蚕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蚕茧生产迫切需要抗病抗逆性强的家蚕品种。

因此,春用品种的育种目标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从片面追求高产优质转变为强健、优质和高产,适当兼顾繁育,以适应当前饲养环境和饲养水平,兼顾农村、丝厂和蚕种场的利益,使育成的新品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春秋兼用品种的诞生,是育种工作的一种创新,也是育种工作者已经注意到春用多丝量品种体质强健的重要性。春用品种和秋用品种的界线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晰。它既有春用多丝量血统,又有强健性血统,因此它们既适合于春季饲养,也适合于条件较好地区秋季饲养,兼具春用和夏秋用品种的部分特性。事实证明春秋兼用品种“871×872”和“苏·菊×明·虎”茧形大已作为春用品种大面积推广,在春季条件下饲养,无论是产量还是丝质都不亚于春用多丝量品种的水平,普遍反映良好,已经成为众多蚕区的当家品种。

蚕品种审定标准具有引导蚕品种选育的作用,因此在育种者调整目标的同时,对审定指标也应及时补充和调整。首先,将体质强健设立为审定标准的主要指标之一。实际上有些省级审定标准中已经有了强健性指标。其次,春用品种分别在春季、中秋季进行鉴定,以充分反映品种在茧丝质和强健方面的特点。第三,因春用品种可在全国大部分蚕区使用,建议鉴定试验最好在全国鉴定网点进行,以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