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结果报告(第十号)

(二)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结果报告(第十号)

根据全国农作物品审办文件《关于组织蚕桑品种鉴定试验的通知》(1995年第2号)的精神和申报鉴定品种的成绩及鉴定试验网点的容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牵头确定1995—1996年蚕品种鉴定试验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报全国农作物品审办备案。随后于1995年10月向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做了汇报,获得认可。经过鉴定试验网点23家单位两年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第十批蚕品种的鉴定试验任务。

1.参鉴蚕品种

第十批共安排了9对蚕品种参加鉴定。其中春用品种3对,即江苏省锡山市西漳蚕种场选育的917·919×928·922、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选育的797·129×241·798、安徽省蚕桑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共同选育的九·华×春·早,另有一对第九批接转的春用品种学613×春日。以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

早秋用品种5对,即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绿·萍×晴·光、秋·西×夏D,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夏7×夏6,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花·丰×8B·5A,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821×854B,以苏3·秋3×苏4为对照品种。

2.鉴定试验任务和承担单位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牵头组织,网点23家单位共同承担。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承担了春、秋两期的饲养鉴定任务,并繁、制早秋鉴定用蚕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江苏省海安县蚕种场承担了春期的饲养鉴定任务;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指导所、浙江省湖州蚕桑研究所、重庆市铜梁县蚕种场承担了早秋期的饲养鉴定任务。江苏省蚕茧检验所承担了每年3个期次的丝质鉴定任务;南泰丝绸集团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缫丝厂(非网点成员)、淄博制丝厂、宝鸡华裕丝绸实业有限公司、绩溪县缫丝厂、国营顺德丝厂、黄冈地区丝绸厂、津市市缫丝厂、钦州丝厂、重庆市茧丝绸集团丝茧试样中心分别承担了每年1期的丝质鉴定任务。

3.鉴定工作与鉴定环境需要说明的情况

3.1 春期

第九批接转续鉴的学613×春日,取1994、1995两年平均数,对照品种也取同期平均数。九·华×春·早由于育成单位未寄鉴定用蚕种,所以1996年无成绩,按1995年的成绩评价。

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1996年缺797·129×798·241的成绩(因微粒子病),所以评价该品种时菁松×皓月(对照种)也相应去掉该所的成绩。

1995年海安县蚕种场、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茧质成绩正常,但丝质成绩特别是解舒率、解舒丝长明显低于正常年份,所以该两点的解舒率、解舒丝长不计入总平均内。

1996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全茧量特小,对照种仅1.52克,所以其成绩全部不计入总平均内。

3.2 早秋期

正常。

4.鉴定结果与综合评价

4.1 春用品种

4.1.1 鉴定结果

见附件1~2。

4.1.2 综合评价

4.1.2.1 学613×春日

该品种为春用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大且匀整,产量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优良。茧层率24.68%,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8.40%,茧丝长1340米,解舒率73.47%,解舒丝长989米,与对照品种相仿,接近审定标准;净度95.46分,茧丝纤度2.909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712D,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都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提高指数5.08%、4.69%、5.95%、5.10%、5.84%。

原蚕饲养审察表明,学613、春日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蛾子交配性能良好,产附整齐,一蛾产卵均为500~550粒。

4.1.2.2 917·919×928·922

该品种为春用四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大较匀正,产量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4.72%,茧丝长1392米,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7.87%,解舒率71.20%,解舒丝长990米,略低于对照品种,接近审定标准;净度94.04分,茧丝纤度2.767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38D,符合审定标准。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都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提高指数6.86%、6.98%、5.03%、5.28%、3.90%。

4.1.2.3 797·129×798·241

该品种为春用四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稍弱,虫蛹率为对照的96.47%;茧型较匀正,产量与对照品种相仿。

茧丝质性状一般。茧层率24.37%、鲜毛茧出丝率17.05%、茧丝长1282、解舒丝长886米,解舒率70.98%,均低于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净度93.65分,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3.017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702D,稍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一般。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略高于对照品种,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低于对照品种,指数为95.48%、95.37%、93.85%。

4.1.2.4 九·华×春·早(鉴定一年)

该品种为春用四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好养,茧型大且匀正,产量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一般。茧层率24.39%,鲜毛茧出丝率16.79%,茧丝长1214米,解舒率66.17%,解舒丝长866米,低于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纤度3.015D,净度95.73分,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769D,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一般。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5.57%、4.55%、5.40%;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丝量略低于对照品种,指数分别为97.98%、98.79%。

4.2 夏秋用品种

4.2.1 鉴定结果

见附件3~4。

4.2.2 综合评价

4.2.2.1 绿·萍×晴·光

该品种为夏秋用四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好养,茧型较大,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经过稍长。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3.21%,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5.49%,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茧丝长1115米,解舒丝长716米,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2.416D,净度94.75分,符合审定标准。解舒率64.18%,超过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72D,略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4.77%、12.90%、15.74%、2.12%、12.53%。

4.2.2.2 秋·西×夏D

该品种为皮斑双限性夏秋用三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较大,产量与对照品种相仿。

茧丝质性状优良。茧层率22.86%,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5.24%,超过对照品种,接近审定标准;茧丝长1061米,解舒丝长727米,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解舒率68.58%,接近审定标准;茧丝纤度2.451D,净度95.45分,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44D,稍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万头收茧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对照品种相仿;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5.59%、7.27%、7.33%。

4.2.2.3 夏7×夏6

该品种为夏秋用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虫蛹率和产量与对照品种相仿。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1.80%,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4.68%,超过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长1070米,解舒丝长737米,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解舒率68.80%,接近审定标准;茧丝纤度2.428D,净度95.58分,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28 D,稍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万头收茧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对照品种相仿;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1.84%、6.16%、4.26%。

4.2.2.4 花·丰×8B·5A

该品种为夏秋用四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产量略高于对照品种。

茧丝质性状一般。茧层率22.88%,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4.66%,超过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长1075米,茧丝纤度2.392D,净度94.78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496D,符合审定标准。解舒丝长673米,解舒率62.14%,超过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2.68%、8.61%、6.94%、0.99%、4.02%。

4.2.2.5 821×854B

该品种为皮斑双限性夏秋用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尚齐,正交龄期经过稍长,体质较强健。

茧丝质性状一般。茧层率23.16%,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4.55%,超过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长1052米,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2.438D,净度94.11分,符合审定标准;解舒丝长618米,略高于对照品种,解舒率58.66%,略低于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32D,稍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一般。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6.83%、2.45%;5龄50千克桑产丝量与对照品种相仿;万头收茧量为对照品种的98.95%,符合审定标准;但5龄50千克桑产茧量低于审定标准。

附件1.1995—1996年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成绩综合报告表(春期)(表3.69)

附件2.1995—1996年各参鉴蚕品种主要性状成绩与审定标准对照表(春期)(表3.70)

附件3.1995—1996年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成绩综合报告表(早秋期)(表3.71)

附件4.1995—1996年各参鉴蚕品种主要性状成绩与审定标准对照表(早秋期)(表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