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公告第2296号

(一)农业部公告第2296号

富两优236、佳禾18、GK102、垦豆43、中薯20号、丝雨二号等145个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蚕品种业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5年9月2日

审定通过蚕品种简介

1.丝雨二号

审定编号:国审蚕2015001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品种来源:0223·CB391×JN891·898W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正交越年卵色有两种,灰绿色和绿色;反交越年卵为紫褐色。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各龄眠起齐一、眠性快。壮蚕体色青白,正反交均为普斑,体型粗壮,食桑旺盛,蚕体发育快,老熟齐涌。

秋蚕期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2.44%,万蚕产茧量18.38千克,净度95.49分,解舒率79.26%,鲜毛茧出丝率18.69%,茧层率23.18%,茧丝长1230米。

秋蚕期生产鉴定:每盒种产茧量38.67千克。

品种主要缺陷、风险等及预防措施:催青积温较高,冷藏浸酸种需要11日催青;如果壮蚕期连续给予湿叶,可能增加死笼茧率。预防措施:①使用冷藏浸酸种时,应比一般品种提早1日出库浸酸;②使用电风扇,将桑叶吹干,避免连续给湿叶。

饲养技术要点:①催青积温较高,冷藏浸酸种需要11日催青。②蚕食桑较猛,壮蚕期蚕座头数不能过密,使其充分饱食。③保持蔟室环境通风干燥,上蔟不宜过密。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蚕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蚕区秋季饲养。

2.桂蚕2号

审定编号:国审蚕2015002

申请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育种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品种来源:932·8810×7532·8711

特征特性:四眠,“中·中×日·日”二化含多化春秋用四元杂交种。正交卵色灰绿或深灰,卵壳浅黄色或白色,蚁蚕黑褐色,孵化齐一,趋光性、趋密性较强;反交卵色紫褐色,卵壳白色,蚁蚕黑褐色,孵化齐一,逸散性强。各龄眠起齐一,食桑旺,体质较强健,抗高温性能较强,抗湿性稍差,对叶质适应性较好。壮蚕体色青白,素斑,食桑旺盛,熟蚕齐一,营茧快,营茧正交比反交稍快,蔟中熟蚕排尿较多。茧形长椭圆,茧色白,缩皱中等。

秋蚕期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2.43%,万蚕产茧量16.44千克,净度94.99分,解舒率72.67%,鲜毛茧出丝率16.61%,茧层率21.99%,茧丝长1035米。

秋蚕期生产鉴定:每张种产茧量34.59千克。

品种主要缺陷、风险等及预防措施:若环境控制不适当(如低温催青,大蚕期、蛹期温度过高或长光照等)易产生不越年卵。预防措施:①原原种和杂交原种,要采用两段高温感光催青,以稳定化性;蚕卵戊3胚子前(即蚕种出库的第1~4天)温度24~25℃,干湿差2~2.5℃,自然光照;蚕卵戊3胚子起(即蚕种出库的第5~10天),温度27~28℃,干湿差1~1.5℃,感光18小时。②大蚕期、蛹期遇高温多湿,加强降温和通风排湿,缩短晚间开灯操作时间,避免长光照影响。

饲养技术要点:①壮蚕期要饱食良桑,特别5龄盛食期蚕座宜稀,食桑要足,大蚕忌湿叶和嫩叶,忌闷湿,遇高温多湿时加强通风换气。②适熟上蔟,密度宜稀,蔟中蚕排尿较多,注意上蔟室通风排湿,遇高温多湿,更需加强通风排湿,保持上蔟环境干爽。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蚕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华南蚕区秋季饲养。

3.粤蚕6号

审定编号:国审蚕2015003

申请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育种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品种来源:丰9·春5×湘A·研7

特征特性:正交(丰·春×湘·研)卵色淡绿褐色,卵壳淡黄色,反交(湘·研×丰·春)卵色紫褐色,卵壳白色。蚁蚕黑褐色。孵化眠起齐一,壮蚕体色青灰白,体型粗壮,食桑快,正反交均为素斑。熟蚕齐一,营茧快,茧色白,缩皱中等。

秋蚕期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3.01%,万蚕产茧量16.09千克,净度96.01分,解舒率76.38%,鲜毛茧出丝率16.88%,茧层率21.91%,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茧丝长1027米。

秋蚕期生产鉴定:每张种产茧量34.71千克,健蛹率93.75%。

品种主要缺陷、风险等及预防措施:①老熟齐涌,容易结双宫茧,上蔟时不宜过密。②原种饲养若低温催青、大蚕期及种茧保护期间遇高温环境,容易产生不越年卵,应尽量将温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

饲养技术要点:①小蚕饲育温度(28±1)℃,相对湿度80%~85%;大蚕饲育温度(26±1)℃,相对湿度75%。②5龄蚕体较大,蚕座不宜过密,注意通气排湿。门窗加防蝇网,减少蝇蛆危害。③老熟齐涌、营茧快,上蔟时宜稀,避免增加双宫茧;排尿较多,注意通风换气。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蚕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华南蚕区秋季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