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品种国家审定结果报告(第一号)

(二)桑树品种国家审定结果报告(第一号)

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3年受理首批桑树品种区域性鉴定,组织全国8个省鉴定单位,划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北4个区域,自1984年至1988年,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育151号、育237号、育2号、7307、丰驰桑、辐1号、洞庭1号、湖桑7号、湖桑199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红沦桑、湖桑197号,浙江省诸暨县璜山农技站选出的璜桑14号,浙江省绍兴地区农校选出的湖桑87号,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出的临黑选、选792,陕西省蚕桑研究所选出的707,广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伦教40号、塘10×伦109,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育成的试11号,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吉湖4号、吉籽1号、吉鲁桑,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选出的选秋1号,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选出的和田白桑以及从日本引进的品种新一之濑,计25个桑树品种进行了鉴定。

1989年4月2日至6日本委员会举行第八次会议,依据(82)农(农)字第94号文印发的《全国桑树品种审定条例》(试行草案),对五年来的鉴定成绩进行了审议,认为育151号、育237号,育2号、7307、璜桑14号、选792、伦教40号、塘10×伦109、试11号、吉湖4号、选秋1号及新一之濑等12个品种经济性状较为优良。

1.分区域分品种综合概评

(1)长江流域参鉴品种

育151号

早生早熟品种,宜稚蚕用桑兼全龄用叶。其发芽率较高,发条数多,枝条长,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茧层量分别比对照种高15%、16%、18%,万头茧层量、5龄担桑产茧量与对照种相仿,而万头产丝量、5龄担桑产丝量分别高于对照种春期3%、12%,秋期高8%、8%,抗桑黄化型和萎缩病强于对照种。

育237号

早生早熟品种,宜稚蚕用桑兼全龄用叶。其发芽率高,发条数多,枝条长,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29%、31%、33%。饲料试验4项(万头茧层量、5龄担桑产苗量、万头产丝量、5龄担桑产丝量)成绩与对照相仿。抗黄化型和萎缩型萎缩病强于对照种。

育2号

早生中熟品种、其条多、条长、发芽率高、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分别高于对照种3%、5%,单位面积产茧层量低于对照种6%。饲料试验4项成绩与对照种相比,春期分别低于对照种10%、7%、11%、12%,秋期分别高于对照种7%、3%、1%、3%。抗萎缩病和细菌病强,抗旱性较弱。

7307

晚生中熟品种,其枝条粗直,节密,发条数和条长不及对照种,单位面积产桑叶量低于对照种5%,而单位面积产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3%、1%。饲料试验4项成绩与对照种相比,春季分别高3%、14%、3%、13%,秋季分别高4%、5%、5%、1%。抗黄化型和萎缩型菱缩病与对照种相仿。

璜桑14号

晚生中熟品种,其发条数较多,枝条粗长,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茧层量与对照种相仿。饲料试验成绩与对照种相比,春期分别低14%、4%、16%、9%,秋季分别高4%、11%、4%、4%。抗黄化型和萎缩型萎缩病强于对照种。

新一之濑

晚生中熟品种,其枝条细长而直,发芽率较高,单位面积产桑叶量与对照种相仿,而单位面积产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10%、9%。饲料试验4项成绩与对照种相比,春期分别高2%、12%、1%、6%,秋期分别高10%、9%、11%、12%。抗萎缩病与对照种相仿,不耐旱。

(2)黄河流域参鉴品种

选792

晚生中熟品种,其发条数较多,枝条细长家发芽率较高,单位面积产桑叶量与对照种相仿,而单位面积产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5%、3%。饲料试验4项成绩与对出种相比,春期分别高1%、5%、3%、2%,秋期分别高7%、8%、6%、7%。抗病性生与对照种仿。

新一之濑

中生中熟品种,其发条数较多,枝条细长,节密,发芽率较高,叶型较小,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5%、15%、13%。饲料试验4项发绩与对照种相比,春期分别高3%、5%、2%、1%,秋期分别高8%、14%、9%、11%。抗病性与对照种相仿。

(3)珠江流域参鉴品种

伦教40号

早生早熟品种,其发条数较少,枝条长,发芽率高,叶形大,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31%、32%、26%。万头茧层量、5龄担桑产茧量与对照种相仿。抗青枯病与对照种相仿,而抗花叶病强,轻感细菌病。

试11号

早生早熟品种,其发条数较多,枝条长,发芽率较高,叶形大,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16%、13%、12%。饲料试验4项成绩与对照相比,春期分别低2%、1%、14%、17%,秋期分别低11%、2%、6%、5%。抗青枯病比对照种强,抗花叶病和细菌病与对照种相仿。

塘10×伦109

一代杂交种,群体性状较一致、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13%、14%、11%。万头茧层量、5龄担桑产茧量,早春期分别高于对照种7%、2%,秋期无明显差别,万头产丝量、5龄担桑产丝量与对照种相比,春期低11%、18%,秋期低3%、3%。抗花叶病和细菌病与对照种相仿,抗青枯病稍弱。

(4)东北地区参鉴品种

吉湖4号

中生中熟品种,其发条数多,枝条较细而长,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6%、16%、19%。饲料试验4项成绩分别高于对照种12%、10%、7%、8%。抗细菌病强于对照种,抗寒性与对照种相仿。

选秋1号

中生中熟品种,其发条数多,枝条细长,单位面积产桑叶量、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15%、30%、31%。饲料试验4项成绩分别高于对照种12%、13%、11%、14%。抗细菌病比对照种强,抗寒性与对照种相仿。

2.审议意见

(1)育151号、育237号、育2号、7307、璜桑14号、选792、伦教40号、试11号、塘10×伦109、吉湖4号、选秋1号等11个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供以下地区及气候条件与原产地相似地区试栽、推广。

育151号、育1237号(早生桑) 长江流域

育2号、7307、璜桑14号 长江流域

选792 黄河流域

伦教40号、试11号、塘10×伦109 珠江流域

吉湖4号、选秋1号 东北地区

(2)新一之濑,经鉴定网点调查,经济性状较优良,推荐在长江、黄河流域各省(区)试栽、推广。

(3)其余参鉴品种的鉴定成绩,综合概评将以《蚕桑品种国家审定工作年报》的形式公布发表,供各地参考。

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

1989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