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饲育试验

3 饲育试验

饲育试验的结果反映出蚕品种的丰产性能和抗病抗逆能力,关系到丝质成绩和品种推广。试验前对蚕室、贮桑室、蔟室、蚕具及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事先应该充分了解每对品种的性状特点。

3.1 催青收蚁

鉴定用的蚕种包括对照品种最好由指定单位统一制造和提供,使各品种都有相同的种质基础,以便于同日催青、收蚁;如果鉴定用蚕种由各育种单位分别提供,那么应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确定各品种的催青日期,确保同日收蚁。催青过程中不宜用转青卵冷藏,更不能蚁蚕冷藏。否则,体质下降,影响鉴定结果的正确性。各品种收取的蚁量也要一致。如果正反交各养4区,每区400头,那么收蚁量以正反交各1.0~1.2g为好,过多则浪费,过少则数蚕困难。

3.2 幼虫饲养

不同的桑品种叶质不同,饲养结果也不同。所以各品种应喂饲相同品种和质量的桑叶,最好有专用桑园,以保证叶质的一致性。蚕期中要做好消毒防病工作,一旦发生蚕病应及时采取措施。4~5龄实行定头数饲育,数蚕要求在3龄止桑到4龄饷食后1天内完成,动作要轻,不能损伤蚕体。数蚕后应暂时保留多余蚕,以便发现有损伤蚕时调换,调换以4龄饷食1天内为限,随后开始记载病毙蚕头数。饲育人员应固定,以减少误差。给桑量以每次给桑前略有剩余为好,使蚕能充分饱食,切忌品种间给桑不均或过少。如果5龄称量给桑,则应特别注意给桑的适量,防止残桑过多或食桑不足,前者降低担桑产茧量产丝量,后者影响产量和茧丝质。

3.3 蔟中管理

蔟匾的排列应偏稀,每个品种都应有相对一致的位置。蔟室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加温、降温设施,光线要柔和均匀。

要适熟上蔟,防止过熟和过生。过熟不仅浪费丝量,而且易结同宫茧;过生则排尿多、丝量少,影响茧质和解舒。上蔟密度以每个折蔟300头左右为宜,每区400~500头蚕的应分上两个蔟,过密也易结同宫茧并影响蚕茧的色泽和解舒。上蔟时也不能撒防僵粉等药物。

蔟中高温多湿会增加茧层丝胶的胶着力,严重影响解舒,并使生丝的强力和伸长度下降;而温度过低,则营茧太慢,且茧丝纤度变粗,同样会影响丝质。强光直射或光线不匀,会导致茧层厚薄不一,降低解舒。因此,蔟中要避免高温闷热、低温多湿、温度激变等不良环境,以24~25℃,相对湿度65%左右为好。

3.4 茧质调查

春期采茧应在终熟后第7日、夏秋期终熟后第6日进行。动作要轻,每区结束后要记载病毙蚕数,并注意蝇蛆病、僵病与其他蚕病的区别。采下的蚕茧按饲育区号及时分类摊平。茧质调查要专人负责,同一项目各品种同时进行,否则影响结果的正确性。如全茧量、茧层率、死笼率等许多项目的成绩会随龄期经过而变化(表1)。当同一品种不同饲育区间成绩开差过大或有疑问时,应进行复查。

表1 蛹龄经过与蛹重指数的关系

注:供试品种为中新1号×日新1号,试验日期1987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