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14]

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 [14]

陈 涛1,2,宋江超1,2,张美蓉1,2,姚晓慧1,2,伍冬平3

(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 212018;2.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8;3.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11)

摘要·为探究不同干燥工艺对蚕茧质量和品质的影响,制定蚕茧加工领域亟需的蚕茧干燥技术与蚕丝品质评价技术规程,对供试的桑蚕鲜茧采用不同干燥工艺处理,比较鲜茧、半干茧、干茧及过干茧4个试验组的蚕茧与茧丝质量指标,即解舒率、茧丝纤度、清洁、洁净、万米吊糙次数及生丝表面观察和红外分析,评价不同试验组的蚕茧与茧丝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鲜茧缫丝可提高解舒率,减少万米吊糙次数,但鲜茧生丝的表面丝胶颗粒更加明显,恰当的烘茧工艺处理更有助于补正茧质,提高生丝品位。

2016年中国桑蚕鲜茧产量62.41万t,可生产生丝约8万t。虽然生丝总体质量平稳,但高等级产品尤其是6A级生丝的占比低。而高等级生丝对蚕茧原料质量要求度高,所以保证蚕茧原料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有优质桑蚕品种和地理环境适宜的蚕茧生产基地,除进一步加强桑蚕的饲养过程和收购管理外,蚕茧加工技术也是对生丝品质优劣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但目前中国原料茧的规模化加工标准缺失,无法满足国际茧丝交易市场和缫丝工业对原料茧品质标准的需求。制定蚕茧加工领域亟需的蚕茧干燥技术与蚕丝品质评价技术标准——《桑蚕茧干燥技术规程》和《桑蚕鲜(干)茧蚕丝品质评定技术规程》,有利于实现加工标准与纺织需求对接,提升蚕丝产业规模化加工质量与效益。蚕茧干燥(烘茧)是原料茧处理的关键环节,《桑蚕茧干燥技术规程》适用于桑蚕茧干燥,用标准化的技术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是进行茧质评价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此外,鲜茧缫丝由于省去烘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副产品鲜蛹的高产值等优势,广西近90%的缫丝企业已经开展鲜茧缫丝。然而业界对鲜茧丝存在较大分歧,有认为用鲜茧缫制的生丝和用干茧缫制的生丝相比,白度、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等性能更优;也有认为鲜茧丝存在丝胶含量高,生丝抱合力不好等问题。笔者认为,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专业和行业的发展要有预测性和先见性,对不同类型茧缫制的产品应予以说明。

针对蚕茧不同干燥程度对于茧质鉴定的影响,鲜茧丝和干茧丝不同品质评价标准等两方面内容,本研究以鲜茧和经不同干燥工艺处理的3种类型蚕茧为材料,参照GB/T9111—2015《桑蚕干茧试验方法》和GB/T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标准检验,按照GB/T9176—2016《桑蚕干茧》和GB/T1797—2008《生丝》对茧丝质量和缫制生丝的品质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