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通过桑蚕、柞蚕品种简介

(一)审定通过桑蚕、柞蚕品种简介

(编者注:本次审定通过桑品种编号国审蚕桑2001001~2001002,见第四章;蚕品种编号国审蚕桑2001003~2001004;柞蚕品种编号国审蚕桑2001005。)

1.吴花×浒星(8907×8712)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蚕桑2001003

选育单位:苏州大学

品种来源:(8635×8421)×(7532×8418)

特征特性:秋用二元杂交种,二化性四眠蚕。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蚕体粗壮,茧型较大且匀正,产量较高。2000年国家区试茧层率22.16%,鲜毛茧出丝率18.10%,茧丝长1079米,解舒丝长891米,解舒率82.29%,净度91.70分,茧丝纤度2.728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19D。

产量表现: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5龄50千克桑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6.08%、10.37%、18.57%、0.57%、12.73%。

饲养技术要点:①产卵后收种时间要一致,24℃保护,避免20℃以下低温和30℃以上高温,尽可能缩短从蚕种出库到浸酸在自然温度中的时间;②稚蚕趋光性、逸散性较强,注意室内光线均匀,及时调匾匀座以防食桑不匀造成发育不齐;③稚蚕用桑适熟偏嫩,壮蚕期要充分饱食,避免湿叶、污叶和发霉变质叶。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长江流域蚕区夏秋季饲养。

2.华秋×明昭(317×854BP)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蚕桑2001004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317×(854B×416)

特征特性:秋用二元杂交种,二化性四眠蚕。孵化齐一,眠起、上蔟较齐;体质较强健,蚕体粗壮,茧型较匀正,产量中等。2000年国家区试茧层率22.45%,鲜毛茧出丝率16.76%,茧丝长1136米,解舒丝长896米,解舒率78.89%,净度91.10分,茧丝纤度2.520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24D。

产量表现: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5.01%、9.55%;万头收茧量与对照品种相仿,5龄50千克桑产茧量、5龄50千克桑产丝量低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

饲养技术要点:①彻底消毒,杜绝病原;②做好催青保种工作,促使蚕种孵化齐一;③保持每个阶段目的温、湿度;④收蚁及各龄饷食叶适熟偏嫩;⑤蔟中注意通风换气。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长江流域蚕区夏秋季饲养。

3.辽双1号(柞蚕品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蚕桑2001005

选育单位:辽宁省蚕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404、405、951、954

省级审定情况:2000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特征特性:属于青蚕系统,二化、中早熟。壮蚕为鹦鹉绿色,气门线为菜花黄色;茧淡绿色,茧型较大,茧层较厚,蛹呈黑褐色;雌蛾体色为丁香棕色,雄蛾为淡咖啡色;卵色深栗色。全龄经过春蚕52日9时,秋蚕46日15时,均比对照青6号短1日。食性强,对饲料要求不严,把握力强,春蚕抗低温能力强,自然遗失率低;兼抗浓病(NPV)和空胴病,对柞蚕浓病抗病力是青6号的6.84倍,对空胴病的抵抗力比青6号提高19.7个百分点;茧形较整齐,茧层松紧适中,透气、透水性好,易煮漂,好缫丝,解舒率73.3%、比青6号高5个百分点,茧丝长1035米,单位茧量产生丝量比青6号高18.94%、回收率高4.96个百分点,生丝滑爽具光泽、手感柔软。

产量表现:1997—2000年农村大面积生产示范,秋蚕平均比青6号增产27.71%。

饲养技术要点:常规饲养技术即可。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审定标准,予以通过审定。适宜于辽宁等二化性柞蚕饲养区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