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品种国家审定验证试验结果报告(第十二号)

(二)蚕品种国家审定验证试验结果报告(第十二号)

根据申报蚕品种情况,经蚕品种国家区试工作会议讨论,并请示区试主管部门——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良繁处同意,本年度春期和秋期分别安排了2对春用和2对夏秋用蚕品种参加验证试验。试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持,全国蚕品种区试网点承担。

1.参试蚕品种

(1)春期:2对春用蚕品种参试,即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781·881×782·882、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9601×92,以菁松×皓月为对照种。

(2)秋期:2对夏秋用蚕品种参试,即苏州大学蚕桑学院选育的吴花×浒星、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317×854BP,以9·芙×7·湘为对照种。

2.试验方法

按《蚕品种国家审定验证试验组织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方法与1999年验证试验相同。

3.试验任务承担单位

(1)春期:饲养试验任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浙江省湖州蚕桑研究所承担;四川省南泰丝绸集团公司承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样茧,江苏省蚕茧检验所承担其他三家饲养鉴定单位样茧的丝质检验任务。

(2)早秋期:饲养试验任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广西蚕业指导所承担;江苏省蚕茧检验所承担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样茧,南泰丝绸集团公司承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样茧,钦州丝厂承担广西蚕业指导所样茧的丝质检验任务。

4.试验工作和环境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1)春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叶含氟量较高,全龄平均38.69毫克/千克,781·881×782·882的5龄期蚕体大小不齐,5龄、全龄经过分别比对照品种延长2.5天、5天左右,但是其他品种发育正常,故该点成绩仍计入总平均。

(2)秋期:广西蚕业指导所全龄遇高温闷热天气,蚕室内平均气温高达31℃以上,参试品种虫蛹率偏低,其他成绩基本正常,故成绩仍计入总平均。

四川省蚕桑研究所5龄第四天桑叶被污水污染,造成大批蚕发病,致使各项成绩下降,不能真正体现各品种的性状和特点,故其成绩不计入总平均,只供参考。

5.分品种评价

781·881×782·882

春用四元杂交种,孵化齐一,眠起、上蔟较齐;体质较强健,蚕体粗壮,茧型大且匀正,产量较高。

茧丝质性状一般。茧层率24.38%,茧丝长1200米,低于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解舒丝长942米,低于对照品种,但解舒率78.47%,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9.06%,茧丝纤度3.036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15D,符合审定标准;净度91.88分,与对照品种相仿,但低于审定标准。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万头收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2.40%;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与对照品种相仿;5龄50千克桑产茧量略低于对照品种,5龄50千克桑产丝量比对照品种低13.91%。

9601×92

春用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好养,蚕体粗壮,茧型大且匀正,产量高。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5.16%,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茧丝长1279米,超过对照品种,但低于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9.06%,符合审定标准;解舒丝长960米,低于审定标准,但解舒率74.98%,接近审定标准;茧丝纤度2.997D,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37D,符合审定标准;净度92.19分,略超过对照品种,但低于审定标准。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5龄50千克桑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提高6.01%、4.50%、1.97%、3.29%、4.44%。

吴花×浒星

秋用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蚕体粗壮,茧型较大且匀正,产量较高。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2.16%,鲜毛茧出丝率18.10%,茧丝长1079米,解舒丝长891米,解舒率82.29%,均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净度91.70分,略高于对照品种,接近审定标准;茧丝纤度2.728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19D,稍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龄50千克桑产茧量、5龄50千克桑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提高6.08%、10.37%、18.57%、0.57%、12.73%。

317×854 BP

秋用二元杂交种,孵化齐一,眠起、上蔟较齐;体质较强健,蚕体粗壮,茧型较匀正,产量中等。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2.45%,鲜毛茧出丝率16.76%,茧丝长1136米,解舒丝长896米,均超过对照品种,符合审定标准;解舒率78.89%,与对照品种相仿,符合审定标准;净度91.10分,略高于对照品种,但低于审定标准;茧丝纤度2.520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24D,稍偏大。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5.01%、9.55%;万头收茧量与对照品种相仿,5龄50千克桑产茧量、5龄50千克桑产丝量低于对照品种。

6.试验成绩

见附件1~附件4。

附件1.2000年各参试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与审定标准对照表(春期)(表3.79)

附件2.2000年春期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验证试验(区试)成绩报告表(表3.80、表3.81)

附件3.2000年各参试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与审定标准对照表(秋期)(表3.82)

附件4.2000年秋期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验证试验(区试)成绩报告表(表3.83、表3.84)

蚕品种国家区试网点

2001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