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新品种性状资料

(二)桑蚕新品种性状资料

新杭、科明及其杂交种

新杭:二化性,中中固定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二化性白茧品种。

蚁蚕体色呈黄褐色,活泼,孵化齐一,饲育温度宜稍偏高。壮蚕体色青白,素蚕,但有一对淡橘黄色半月纹,体型中粗。5龄经过6天半左右,全龄经过21~22天半,蛰中经过16天左右。各龄眠起齐一,蚕儿食桑快,不踏叶,饲养容易。老熟齐涌,营茧快,多营上层茧。各龄饲育用叶要求新鲜,4~5龄用桑要充分成熟,避免湿叶及过嫩叶。蔟中及种茧保护防止高温,并注意通风排湿。茧色白,茧形椭圆、型中,大小匀正,个别小茧,缩皱中等。卵色灰绿、灰紫色两种,产附较好,春制种平均每蛾产良卵500粒左右,克卵1750粒左右。本品种与科明对交宜迟3天出库催青。

蚕种浸酸标准:冷藏浸酸,盐酸液,47.8℃,比重1.092,浸渍时间5.5分;即时浸酸,盐酸液温46.1℃,比重1.072,浸渍时间4.5~5分。

科明(科16):二化性,日日杂交固定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二化性白茧品种。蚁蚕体色黑褐,有扩散性,应偏迟感光偏早收蚁,饲育温度宜稍偏高,1~2龄有少数迟眠蚕,发育稍慢。壮蚕体色糙米色及部分淡粉红色,普斑,体型中等。5龄经过7天左右,全龄经过24天,蛰中经过18天。各龄眠、起尚齐,壮蚕食桑较慢,应适当薄饲并要求叶质新鲜成熟,促使充分饱食增加产卵数和提高良卵率。老熟齐一,营茧较快,蔟中切忌闷热,注意通风排湿以免增加不结茧蚕。茧色白,浅束腰,茧型较大,有个别尖头茧,缩皱中等。卵色灰紫色,春制每蛾良卵450粒左右,秋制每蛾良卵400粒左右。出蛾快,蛾尿较多,鳞毛易脱落,宜适当稀放。发蛾时应提早感光,使蛾体成熟,充分排尿。产卵快,制种时应配备足够劳动力。本品种与新杭对交宜提早3天出库催青。

蚕种浸酸标准:冷藏浸酸,盐酸液温47.8℃,比重1.092,浸渍时间5分半~6分钟;即时浸酸,盐酸液温46.1℃,比重1.072,浸渍时间5分半钟。

新杭、科明原种性状见表3.10。

表3.10 新杭、科明原种性状表
(1982年春期)

新杭×科明(新杭×科16):本品种为中日一代杂交二化性白茧的夏秋用蚕品种。蚁蚕黑褐色,壮蚕体色青白,形蚕,体型较大,5龄经过6天左右,全龄经过21天左右。蚁蚕孵化齐一,有逸散性,实用孵化率95%以上,各龄发育齐、快,眠起齐一。壮蚕食桑旺盛,不踏叶,桑叶利用率高。熟蚕齐涌,营茧快,多结上层茧。茧色洁白,茧形椭圆,大小匀正。茧层较厚,缩皱中等,解舒好,净度优良,出丝率较高。由于本品种蚕体较大,眠性快,丝量较多,因此要严格消毒防病,选用良桑精心饲养。壮蚕食桑旺盛,应给足桑叶,充分饱食。壮蚕及蔟中要防止高温和闷热,使茧、丝质优的性状得到充分发挥。成绩见表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