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参鉴品种的综合评价

(六)各参鉴品种的综合评价

1.塔桑

发芽开叶期比ck早5天左右,是中生中熟品种,发芽率比ck高19.5%,发条数较少,不耐剪伐,枝条木质较松,易脆断。叶较大,秋叶硬化较早,产叶量显著低于ck,经养蚕叶质饲料鉴定,4~5龄发育经过与ck相仿,虫蛹生命率春期与ck相仿,秋期低于ck15%,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稍低于ck,万收茧、万层、担桑茧、亩产茧春、秋两期均低于ck,全年平均4项鉴定成绩均分别低于ck5.27%、7.57%、2.5%和13.06%。病虫害调查,枝条易受桑天牛危害,叶片易受红蜘蛛,桑蓟马危害,抗细菌病强,萎缩病发病率与ck相仿。其综合性状除四川省阆中鉴定点鉴定成绩与ck相仿外,其余5个鉴定点的鉴定成绩欠佳。适应性不强。

2.北桑1号

发芽开叶期与ck相仿,是晚生中熟品种,发芽率稍高于ck,枝条细长而直,发条数较多,叶片较大,叶色较深,秋叶硬化迟。全年产叶量稍低于ck4%,经统计分析和ck差异不显著。经养蚕饲料鉴定,4~5龄发育经过比ck快10小时左右,虫蛹生命率与ck相仿,全茧量、茧层量春期与ck相仿,秋期稍高于ck。茧层率春低于ck0.6%,秋与ck相仿。万收茧、万层、担桑茧、亩产茧4项鉴定成绩春秋均超过ck,秋期成绩优于春期。全年平均4项成绩,分别超过ck4.01%、5.59%、10.55%和7.45%。病虫害调查,病虫害危害较轻,对细菌病和萎缩病抗性较强。

本品种产叶量与ck差异不显著,除在浙江杭州点、山东滕州的产叶量较低外,其他点较平衡,由于叶质和抗病性强于ck,故综合性状较好,适应性较广。

3.实钴11-6

发芽开叶期比ck早1~2天,是中生中熟偏迟品种,发芽率比ck高10%左右,叶片较大,叶色深,叶质柔软,秋叶硬化迟。全年产叶量比ck高6%,经养蚕饲料鉴定,4~5龄发育经过比ck快10小时左右,虫蛹生命率与ck相仿。全茧量、茧层量春、秋均稍高于ck,茧层率春稍低于ck,秋期与ck相仿,万收茧、万层、亩产茧春、秋两期均超过ck,秋期成绩优于春期,全年平均4项成绩均分别超过ck4.68%、5.95%、10.2%和16.93%。病虫害调查,桑蓟马、红蜘蛛危害少,较抗细菌病,萎缩病抗性与ck相仿。

本品种产叶量高,叶质优,对叶部病虫害抗性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较广。

4.湘7920

发芽开叶期比ck早8天左右,是早生中熟品种,可作全龄用叶,发芽率比ck高11.9%,生长势旺,发条力较强,枝条长,叶片大,硬化期适中。全年产叶比ck高26.2%,经养蚕饲料鉴定,4~5龄发育经过与ck相仿,虫蛹生命率低于ck1.4%,全茧量、茧层量春期略低于ck、秋期与ck相仿,万收茧、万层、担桑茧分别低于ck6.28%、9.58%、5.37%,而亩产茧高ck19.14%。抗病性与ck相仿,耐湿性强,抗旱性稍弱,在北方栽培,由于发芽早,可能遇到晚霜危害。

本品种生长势旺,产叶量很高,抗病性与ck相仿,其叶质稍差,但亩产茧量显著高于ck,是适于长江流域栽培的丰产品种。

5.薪一圆

发芽开叶期与ck相仿,是晚生中熟品种,发芽率比ck高13%,发条力和条长与ck相仿,叶片较小,硬化期适中。全年产叶量低于ck4%,无显著差别。经养蚕饲料鉴定,4~5龄发育经过时间、茧质与ck相仿,万收茧、万层、担桑茧、亩产茧分别高于ck6.33%、5.57%、8.77%、5.56%。抗细菌病略强于ck,而抗萎缩病比ck弱,虫害少。适应性较广。

本品种产叶量与ck无明显差别,叶质优,对萎缩病抵抗稍弱于ck,由于叶型较小,秋季采叶费工,但条细长而直,发芽率高,适用条桑收获。是综合经济性状良好的优质品种。

6.育71-1

发芽开叶期比ck早3~5天,是中生中熟品种,发条力较强,枝条较长,叶片大而厚,叶色深绿,硬化期适中。全年产叶量高于ck8.9%显著超过ck。经养蚕饲料鉴定,4~5龄发育经过春期快7小时,秋期相仿,茧质略优ck,万收茧、万层、担桑茧、亩产茧分别高于ck4.84%、2.90%、7.69%、16.85%。对细菌病的抵抗力略低ck,而抗萎缩病与ck相仿,不易受桑蓟马、红蜘蛛危害。适应性广。

本品种产叶量显著超过ck,叶质较优,抗病性与ck相仿,秋季抗虫性较强,其综合性状优于ck,是适应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

7.红星五号

发芽开叶期与ck相仿,是晚生晚熟品种,发芽率略高ck3.5%,发条数略少于ck,枝条较长,叶片大,秋叶硬化较迟,全年产叶量与ck相同。经养蚕饲料鉴定,4~5龄发育经过春期比ck慢11小时,秋期相仿,虫蛹率略低于ck1%~2%,茧质与ck相仿,万收茧、万层、担桑茧、亩产茧分别略高0.96%、0.22%、1.25%、0.85%。抗病性稍弱于ck。适应性较广。

本品种产叶量和叶质与ck无明显差别,但抗病性稍弱于ck,综合性状较好,是适应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栽培品种。

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桑品种鉴定组

199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