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认)定通过蚕品种简介
(编者注:本次审定通过蚕品种编号GS11001-1995~GS11012-1995;桑品种编号GS11013-1995~GS11018-1995,见第四章)
GS11001-1995皖5×皖6
亲本来源于皖5:合成、795;皖6:明珠、832。该品种为春用二元双系杂交品种。杂交种体色玉白,素斑,体型粗壮,体质强健,行动活泼,食桑旺盛,眠起齐一,上蔟涌,茧型大而匀正,双宫茧率低。茧椭圆形,缩皱中偏细。
1993—1994年国家蚕品种鉴定试验结果为茧丝纤度3.04d,解舒率80.29%,净度95分,茧层率24.94%,茧丝长1298米。
饲育技术要点:
(1)蚕眠性快,各龄要及时扩座加眠网。
(2)稚蚕正交有趋光性,须及时匀座和调匾。
(3)稚蚕期与各龄饷食用桑应适当偏嫩,忌用凋萎叶和老叶。
(4)壮蚕期需充分饱食,以发挥高丝量品种特性。
(5)上蔟齐,要及时做好蔟室蔟具准备。
由安徽农业大学轻工业学院蚕桑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春用二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匀整,茧丝质性状良好。经审核,其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于长江、黄河流域蚕区春期试养、推广。
GS11002-1995两广二号
亲本来源于(932·芙蓉)×(7532·湘晖)。该品种为四元杂交品种。正反交全部为白蚕,体质强健。壮蚕蚕体结实,稚蚕用叶切忌偏老。
本品种有抗高温、抗病和对叶质较好的适应性。1990—1994年累计推广蚕种338万张,其中广西200万张,占全省发种量的86.5%;广东114.8万张,占全省发种量的60.2%;四川、海南、福建等省发种23.8万张。
饲育技术要点:
(1)催青和稚蚕温度宜偏高,壮蚕和蛹期温度宜偏低。
(2)收蚁要早,稚蚕用叶宜偏嫩。
(3)做好匀座扩座工作,壮蚕应充分饱食。
(4)蔟中干燥,上蔟要稀。
由广西蚕业指导所、广东蚕业研究所选育,广西壮族自治区1992年审定,广东省1994年审定。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珠江流域蚕区夏秋用四元杂交品种。体质强健,好养,主要经济性状均达到或超过了广西现有品种桂夏二号。1990—1994年累计推广338万张,其中广西200万张,广东114万张,分别占该省(区)发种量的86.5%和60.2%,并在四川、海南、福建等省推广应用。经审核,符合认定条件,认定通过。适于广西、广东及海南、福建试养。
GS11003-199586A·86B×54A
亲本来源于57A、57B、442、465。该品种为夏秋用三元杂交品种。孵化齐,一日孵化率高,蚕体质强健,抗氟化物性能强。食桑快,容易饲养。熟蚕齐一,茧型大而匀正,茧色白。正交越年卵灰绿色,卵壳淡黄,其反交灰紫色。
饲育技术要点:
(1)做好补催青工作。
(2)蚁蚕及各龄食用叶适熟偏嫩。
(3)大蚕期遇到高温闷热天气,加强通风换气。
(4)老熟齐,要掌握适熟蚕上蔟。
由山东农业大学选育。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中秋用三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经审核,其茧丝质性状优良,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在北方等蚕区夏秋期试养推广。
GS11004-1995苏·菊×明·虎(7·9×10·14)
亲本来源于829、827、7910、8214。该蚕种为中秋用四元杂交品种。二化,四眠,普斑。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茧型中等、匀正。茧丝质性状优良,茧层率23.25%,茧丝长1196米。
饲育技术要点:
(1)饲育中做好防病卫生工作。
(2)要求叶质成熟,充分饲食。
(3)壮蚕期加强通风换气。
(4)上蔟齐涌,宜及早做好蔟具、劳力等的准备。
由江苏省浒关蚕种场选育。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中秋用四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好养。经审核,其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在长江流域蚕区中秋期试养、推广。
GS11005-1995C497×322
亲本来源于中限C97、832、苏4白、75N。该品种为斑纹双限性夏秋用二元杂交品种。克蚁头数2450头,孵化齐,发育快,经过短,蚕体大。食桑旺,眠起齐,体质强,上蔟齐涌,饲养容易。可利用斑纹分辨雌雄,宜于雌雄分养集制高品位生丝。茧丝质性状优良。1994年参加全国蚕品种鉴定试验网试验结果为:净度93.76分,茧丝纤度2.223D,解舒率63.61%。
饲育技术要点:
(1)注意超前扩座和良桑饱食。
(2)防止桑叶过嫩,不能喂湿叶。
(3)加强蔟中通风换气。
由江苏省镇江蚕种场选育。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夏秋用二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好养。经审核,茧质优良,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在长江流域蚕区夏秋期试养推广。
GS11006-1995苏·镇×春·光
亲本来源于213、628、春蕾、明珠。该品种为春用四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齐一,蚁蚕、稚蚕期具趋光性和逸散性,壮蚕期蚕有趋密性,易密集成堆。各龄食桑活泼,体质强健,饲养容易。壮蚕体色青白、普斑,老熟齐涌,喜结上层茧,茧型大,茧层厚。1994年参加全国蚕品种鉴定试验网试验结果为:净度95分,茧丝纤度2.728D,解舒率69.89%。
饲育技术要点:
(1)及时扩座、加网,以防饿眠。
(2)注意匀座,调匾。稚蚕期避免29℃以上高温。
(3)壮蚕期避免吃湿叶和发黏叶,防细菌病的发生。
(4)上蔟不宜过密,减少同宫茧发生。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春用四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茧型较大,产量高,茧层厚,丝质性状良好。经审核,其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在长江、黄河流域蚕区春期试养、推广。
GS11007-1995限1×限2
亲本来源于限1:(限539×芙蓉)×丰一;限2:限7532×湘晖。该品种为夏秋蚕斑纹双限性品种,具有雌雄斑纹显限性,在大蚕期可利用蚕体斑纹的有无准确鉴别雌雄的特征和蚕体强健。蚁蚕孵化和各龄眠起齐一,正交蚁小蚕趋光密集性较强,反交蚁小蚕逸散性较强,大蚕盛食期食桑均旺盛,食量较大,老熟齐一,营茧较快,大多结中上层茧。1994年参加全国蚕品种鉴定试验网结果为:净度94.06分,茧丝纤度2.234D,解舒率68.64%。
饲育技术要点:
(1)收蚁当天感光不宜过早,应适当提早收蚁。
(2)小蚕趋光密集性较强,给桑前要匀座和扩座。
(3)大蚕盛食期要充分饱食良桑。
由湖南省蚕桑研究所选育,湖南省1992年审定。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夏秋用二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丝质性状优良,各项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品种。经审核,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在长江流域蚕区夏秋期试养、推广。
GS11008-1995871×872
亲本来源于中国品系871为母本,日本品系872为父本。该品种为二元杂交品种正交卵色为灰绿色,反交卵色灰紫色。孵化、眠起、老熟齐一。食桑旺盛,蚕体粗大,青白色,普斑。茧型大而匀正,茧色洁白。制种性能良好。中系具有皮斑限性特点,制种时可简化雌雄鉴别手续,提高劳动效率。1994年参加全国蚕品种鉴定试验网试验结果为:净度94.26分,茧丝纤度2.5480,解舒率77.4%。
饲育技术要点:
(1)做好催青保种工作。
(2)收蚁及各龄饷食用叶新鲜适熟偏嫩。
(3)5龄食桑快,食桑量较多,张种用桑量片叶要550~570千克。
(4)及时做好上蔟准备工作,茧型大,上蔟不宜过密,蔟中不能闷湿。蔟中目的温度23~24℃为宜,开始上蔟时温度宜偏高,有利于提高结茧率。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中秋用二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大、产量高,茧丝质性状优良。经审核,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在长江流域蚕区试养、推广。
GS11009-1995L8081·L8191×14朝92·白82(川蚕13号)
亲本来源于L8081、L8191、14朝92·白82。该品种为二化四眠双限性四元杂交中秋用品种,具有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饲养;茧型匀正、产量高,茧丝质良好等优点。1993—1994年全国蚕品种鉴定成绩为:茧层率为23.57%,茧丝长1087米,解舒率71.5%,茧丝纤度2.7520,净度94.46分。
饲育技术要点:
(1)催青前要注意起点胚子的调整,蚕种转青后要做好黑暗保护,使胚子发育整齐。
(2)收蚁适早,1~2龄饲育温度以27.2~27.8℃为宜。
(3)4~5龄发育较快,要注意良桑饱食。
(4)蔟中要注意通风干燥,以利用提高解舒率。
由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选育,四川省1995年审定。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中秋用四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上蔟较齐,体质强健。经审核,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在长江流域蚕区中秋期试养推广。
GS11010-1995东43×7532·湘晖
该蚕种为夏蚕三元杂交品种。具有孵化齐一、眠起齐一,体质强健好养、抗逆性强等特点,且对氟化物污染具有一定抗性。茧形长椭圆,茧层量0.36~0.38克,茧层率23%以上,茧丝净度93分。1994年已在海南、福建、广西等省(区)推广饲养。
饲育技术要点:
(1)收蚁和各龄食用桑宜适熟偏嫩,全龄忌用老桑。
(2)遇高温多湿天气,眠起不齐应做好分批处理。
(3)熟蚕营茧快,上蔟应匀放、疏放,以免双宫茧增多。
由广东省丝绸集团蚕种繁殖试验所选育,广东省1993年审定。品审会认为该蚕种为夏秋用三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齐一,体质强健、好养。1991—1992年参加全国鉴定,各项主要经济性状达到或超过了对照品种苏3·秋3×苏4,目前已成为广东省夏秋季的主要品种之一,并在广西等地推广。经审核,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于华南地区夏秋季试养。
GS11011-1995317×318
亲本来源于317、318。该品种为夏秋用二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齐一,壮蚕蚕体粗壮、普斑,食桑活泼,体质强健,饲养容易,老熟齐涌,茧型较大且匀正,各项指标都超过对照。中系原蚕为斑纹限性,可提高雌雄鉴别效率。适宜于长江、黄河流域夏早秋期饲养。
饲育技术要点:
(1)用叶要成熟、新鲜。
(2)上蔟不宜过密。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夏秋用二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较大,茧丝质性状优良,各项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品种苏3·秋3×苏4。经审核,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于长江、黄河流域蚕区夏、早秋期试养、推广。
GS11012-1995春蕾×锡昉
亲本来源于春蕾、782、湘晖。该蚕种为春用二元杂交品种,二化、四眠。克卵粒数1750粒,蚁蚕黑褐色,壮蚕体色青白,有普斑、素蚕两种斑纹。孵化、眠起、上蔟齐,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大而匀正,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4.52%,茧丝长1380米。
饲育技术要点:
(1)蚁蚕活泼,感光宜偏迟。
(2)壮蚕食桑快,要给足桑叶。
(3)上蔟头数要均匀,加强蔟中通风换气。
由江苏省无锡县西漳蚕种场选育。品审会认为该品种为春用二元杂交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较强健好养,茧型大、产量高,茧丝质性状较优,各项主要经济性状较均衡。经审核,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于长江、黄河流域蚕区春期试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