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

建设项目的配套工程是指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厂外配套工程。公用工程方案是项目建设方案的重要部分,必须做到方案优化、工程量明确。

公用和辅助工程一般包括:给水排水工程、供电与通信工程、供热工程、空调系统、分析化验、维修设施、仓储设施等。

厂外配套工程通常包括:铁路专用线、道路、业主码头,水源及输水管道,供电线路及通信线路,供热及原材料输送管道,厂外仓储及原材料堆场,固体废弃物堆场,危险废物填埋场,固体物料输送工程等。

(一)给水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

(1)水源选择。

(2)水资源论证。

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国际跨界河流、国际边界河流和跨省内陆河流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并获得水资源主管部门审批。资源性缺水地区如果通过水权转让获得用水指标,应编制水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报告,签订水权转让协议并获得水资源流域主管部门审批。

(3)净水厂及给水泵站。

(4)用水量。

(5)给水系统。

(6)节水指标。

1)重复使用率。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2)单位产品耗水量。新水总量与产品总量之比。

3)新水利用系数。新水量与外排水量之差同新水量之比。

2.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一般按照清污分流、分质排放的原则设置。排水系统一般包括清净废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生产污水系统(含污染区的初期雨水)、雨水排水系统等。

3.污水处理

根据生产过程排出的污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污水处理工艺、主要设备,并说明污水处理场进水水质、排水水质。

4.污水排放口及纳污水体

应提出批准的污水排放口位置和纳污水体名称、现状。

(二)供电工程

1)供电电源包括当地电网、自备电源、电网与自备电源相结合。

2)供电系统内容要包括:负荷计算、负荷等级、功率因数补偿、电线和电缆、变配电所布置、容量、供电范围、主要设备选择等。

3)谐波影响。

(三)通信工程

通信系统一般包括行政电话系统、调度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扩音对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工业电视监督系统和管理现代化系统等。

(四)供热工程

(1)热源选择 热源一般包括余热回收利用形成的热源、集中热源、企业自备热源。选择热源的次序为:余热利用热源,当地集中供热设施热源富余能力,对集中热源进行改、扩建,自建热源。

(2)热负荷确定 一般应按照生产、采暖、生活、制冷和通风空调等热负荷条件及余热回收条件,列表计算、汇总,并提出供热负荷一览表。

(3)燃料选择 项目所需的燃料包括生产工艺、公用和辅助设施、其他设施所用燃料。

(4)供热方案 要贯彻国家的能源政策,合理使用能源,节能技术利用,考虑能量的分级利用和热、电、动的联合利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5)全厂蒸汽系统。

(五)维修设施

工厂维修设施是保证生产正常运转所不可缺少的配套工程,要根据生产规模、设备特点、外协条件等多种因素考虑相应的配置。一般应在保证主要生产设备完好和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力求减少规模,有外协条件的尽量争取外协。

(六)仓贮设施

(1)仓库的组成。

(2)贮存方式 采取封闭库、棚库、露天存放、贮罐等。

(3)贮存期和贮存量。

(七)厂外配套工程

1.厂外配套工程内容

(1)运输配套项目。

(2)公用工程配套项目。

(3)环保配套项目。

(4)其他配套项目 例如防洪、防浪防潮、排洪工程等。

2.厂外配套工程方案研究

厂外配套工程建设涉及外部因素较多,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论证,选择较优方案。厂外配套工程方案的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

(1)根据项目生产特点和使用要求,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具体条件,遵照保证生产、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的原则进行。

(2)厂外配套工程建设应与城市、地区的规划相协调,要统筹安排,保证城市、地区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3)要考虑使用管理方便,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条件和设施,以及生产协作条件,力求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4)要符合环保,防止造成新的污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