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与费用的估算理论

经济效益与费用的估算理论

(一)估算原则

1.支付意愿原则

注意:项目产出物正面效益的计算遵循支付意愿(WTP)原则,用来分析社会成员为项目所产出的效益愿意支付的价值。

2.受偿意愿原则

注意:项目产出物负面影响的计算遵循接受补偿意愿(WTA)原则,用来分析社会成员为接受这种不利影响所得到补偿的价值。

3.机会成本原则

注意:项目投入物的经济费用的计算应遵循机会成本原则,用来分析项目所占用资源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的其他替代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

4.实际价值计算原则

应对所有效益和费用采用反映资源真实价值的实际价格进行计算,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但可考虑相对价格变动。

注意:相对价格变动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相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水平,而通货膨胀或紧缩则体现为物价总水平的变化,是一种绝对价格变动。

(二)估算价格——影子价格

进行项目的经济分析时,原则上应采用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在经济学上可理解成资源的边际贡献,即是每增加一单位资源所产生的最优使用效果。影子价格反映了项目货物(包括投入物和产出物)的真实经济价值,在确定某种货物的影子价格之前,应先区分该货物的类型。

根据货物的可外贸性,将货物分为可外贸货物和非外贸货物;根据货物价格机制的不同,分为市场定价货物和非市场定价货物。可外贸货物通常属于市场定价货物;而非外贸货物中既有市场定价货物又有非市场定价货物。由于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的特殊性,将它们归类为特殊投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