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社会评价方法
(一)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在社会评价中用于辨认项目利益相关群体,分析他们对项目的实施及实现目标的影响。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识别利益相关者
项目利益相关者一般划分为:①项目受益人;②项目受害人;③项目受影响人;④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与项目有关的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他们可能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对项目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构成
一般应重点分析以下问题:①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有什么期望?②项目将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益处?③项目是否会对他们产生不利影响?④利益相关者拥有什么资源以及他们是否愿意和能够动员这些资源来支持项目的建设?⑤利益相关者有没有与项目预期目标相冲突的任何利害关系?
3.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利益相关者按其重要程度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对其影响力及其重要程度主要分析以下内容:①权利和地位的拥有程度;②组织机构的级别;③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力;④其他非正式的影响力;⑤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关系;⑥对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程度。
4.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制订参与方案
(二)社区基层参与评价
社区基层参与评价是在项目设计和实施阶段对当地社会情况和利益相关者的态度进行调查,识别所存在的社会问题,促进当地社会成员参与项目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沟通项目规划者、实施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基本方法就是开展各类访谈。
社区基层参与评价的过程,重点强调以下活动:①通过与当地个人或家庭会面、召开小组讨论会或召开社区会议等方式,就与项目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②使用各种辅助工具,以便让文化层次较低的社区群众参与到项目中去;③对问题、偏好、财富等进行排序;④采用趋势图表、日常活动表等分析有关社会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变动趋势。
(三)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
1.矩阵分析总结法
分析步骤:①将各项定量与定性分析指标的单项评价结果列于矩阵表中,对矩阵中所列的各指标进行分析,阐明每个指标对整个项目社会可行性的影响程度;②将一般可行且影响较小的指标逐步排除,重点考察和分析那些对项目影响大而且存在风险的问题,研究说明对其的补偿措施情况;③进行分析和归纳,指出对项目社会可行性具有关键影响的决定性因素,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并提出规避社会风险的对策措施。
2.多目标加权评价法
分析项目的社会可行性时通常要考虑项目的多个社会因素和目标的实现,并选用多目标决策分析评价的方法,根据定量与定性分析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指标打分和加权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的结论。
(四)社会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方法
1.参与式社会评价方法
(1)参与式方法的概念 参与式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或措施,促使项目的相关群体介入项目决策、实施、管理和利益分享等过程的一种方法。通过项目所在地相关群体的参与,可以有效提高项目方案的透明度、较少偏差、完善项目方案,并有利于项目正面影响的充分发挥,使当地人从项目的实施中得到收益。
(2)参与式方法的内容 参与式方法包括参与式评价和参与式行动两个方面:
1)参与式评价主要侧重于让利益相关人群充分发挥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帮助项目专家补充和完善项目方案,增加项目方案的社会可行性,扩大项目的实施效果。
2)参与式行动侧重于让利益相关人群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工作,促进项目的顺利建设。
参与式行动与参与式评价最主要的区别是,更侧重于让项目利益相关者在决策和项目实施上发挥作用。
(3)参与式方法的基本理念
1)外部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当地人在一般情况下有能力认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2)每一个人,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咨询专家,他们都具有自己特有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都应该同样地得到充分尊重和运用。
3)分享知识,共同决策,共同行动,共同发展。
应用参与式方法时,在行为与态度上,社会评价人员应坚持以下原则:
1)尊重每个人。
2)尊重每个人以及每个群体的知识。
3)站在当地人而不是外来者的角度看问题。
4)理解当地不同人群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及需求。
5)还应关注公平、公正、公开等问题,并重视倾听弱势人群的声音;还要注意了解并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机制,理解当地人的文化、经济、生活状况。
2.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
(1)参与机制的环节
1)信息交流。属于单向信息流动,如收集项目受益者的数据。
2)磋商。属于双向信息流动,如政府和受益者或受影响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3)参与过程。如共同进行评价、共同作出决策、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通力合作。
(2)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1)自主性参与和动员性参与。
2)组织化参与和个体化参与。
3)目标性参与和手段性参与。
4)支持性参与和非理性参与。
5)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