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考虑因素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进行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探索。
首先,历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其次,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注意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在学科内要注意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即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民族史、外交史及前后知识间广泛联系。
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班级的人数、时间的安排等因素。由于历史学科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教师在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统筹规划、分层设施,真正将教学设计落到实处。
1.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即目标的着力点、内容的重难点、资源的开发点、落实的知识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
2.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对学生的“十知道”,即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
3.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应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做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认真听课,深刻领会;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和结论的探究过程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