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背景
2025年10月13日
(一)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背景
动态生成的初中历史教学就是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学生具有丰富的思维和无限的想象力,学生的经验世界更是精彩纷呈,这些都赋予学生自身丰富的课程资源。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背景不一,学生身上所具有的资源的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也不一,因而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开发、利用和拓展。
1.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具体学习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状况,对学生将要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学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首先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发开去,探寻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学习中解决问题,丰富知识;其次可以由书本知识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生命;最后还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拓展开去,上升到更高层面进行探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应以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使历史课原有的教化功能得到彰显,学生的价值情感得到升华。
2.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
关怀学生的学习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前提。当学生学习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时,教师应理解学生的这种迫切需要,给予帮助,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分析,使其通过改造旧经验形成新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具体学生、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寻找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结点,挖掘内容或资源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