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教学的基本内涵

二、动态生成教学的基本内涵

“生成”或“动态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概念,《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当“动态生成”与教学相结合,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教学”,也被称为“生成式教学”或“动态生成教学”。动态生成教学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来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生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根据上述内容,动态生成教学的含义包括:

第一,动态生成性教学既尊重教学活动的主题,又尊重学生的主体思维。教师的引导是生成性教学的基础,师生的交流互动、自主建构是关键,它强调在生动愉悦的教学情景中建构知识。

第二,生成教学强调教学的生成性,但并不排斥教学的预设性。生成教学认为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课堂教学的价值得以提升。

第三,生成教学强调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共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