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历史教材

(二)如何分析历史教材

教材分析包括对教科书内容的主题分析、对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以及对课程标准的依据分析。如何分析历史教材,至少需要采取以下步骤与措施:

1.立足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历史课程内容的物化形式。从课程角度讲,历史教材体现了历史课程目标,是历史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凭借与手段。反过来看,分析历史教材又必须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理解与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的性质与结构,对相关内容标准的要求能做深入分析,并以此为指导,从整体上把握与理解历史教材。

鉴于初中历史课程以主题或模块为课程组织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对某节课进行内容分析时,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托,对本课所在的主题单元做宏观分析。

好的教材分析能够触及并揭示本课所在单元主题之间的前后关联或迁移关联,能对模块主题进行顺序重组、内容重构,并整体性地关照模块主题。比如,能够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分析历史教材有几个单元主题?本课所在单元主题与其他单元主题存在哪些联系?本课在本单元主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从更高的层面分析,本教材侧重从哪些方面呈现教材内容?教材编写的理念及所传达的历史观有哪些?所有这些,都便于教师立足历史课程标准,从较宏观的角度分析与把握历史教材。

2.分析历史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结构

在立足课程标准前提下,教师还要更细致、深入地研究教材。教师教材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实现教材的两个转化:其一,如何从预设教材过渡到生成教材;其二,如何使教材转化为学材。应从作业方式、思维方式、活动方式、活动步骤及活动技术这一系统教学的视点出发去研究教材。也就是说,要研究教材内容的落实路径,使教材内容最终被学生转化与理解。

从教学设计角度看,分析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结构是教师研究教材的起点与抓手。历史教材的基本结构反映了历史教材各组成要素的关系构成及特征。

教师研究教材就是要注重分析教材各组成要素的关系、逻辑顺序和组织形式,体现在操作上,主要是基于本课立意,把握课文中的子目内容构成、各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理解历史教材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首先,要综观教科书目录。目录是全书的提纲与缩影,阅读目录能够形成对全书内容的概要理解,概括性地把握全书的总体结构以及各章、节、目之间的内容联系。其次,要认真地阅读单元主题、课节标题,理解单元、课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阅读课文时方法要得当。

3.整合、重构历史教材内容

历史教材既不是唯一的历史课程资源,更不是唯一的历史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既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只凭历史教材来组织教学内容,更不能受制于教材设计顺序,按教材内容顺序来安排教学顺序。

从上述意义上看,在历史教学设计中,还要整合与重构历史教材内容。通过对历史教材基本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对教材各子目内容及其关系的内在把握,确定教材的整体内容特征及前后教材内容的关系,对历史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整合。教师要紧紧把握教材特点,准确理解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和整合,这一对历史教材“再开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使历史课程内容具体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