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主共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主体”的解释有二:“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主体性就是自觉能动性,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全面的核心和精神实质。主体性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的背面是被动性。主体性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拥有主体性的人,在客体面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盲从、不依赖、不退缩,是一个独立、自主、具有创造性的人。主体性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天然属性,是不能被剥夺的,因此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激发教师“教”的兴趣,也是促进学生“学”的兴趣的根本,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
双主共育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教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体现学生学的主体作用。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即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是相互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