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的培养要求

一、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的培养要求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首先要具备重视史料的意识与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努力还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历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围绕史料搜集、整理、辨析、运用的学习活动,逐渐掌握运用真实可靠的史料来阐述自己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的方法,养成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7年版)将“史料实证素养”的评价标准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对应着学业质量标准的四个水平,对高中生提出了历史学习要求,而初中生也应积极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虽没有明确提出“史料实证素养”这个一概念,但其中也有这样的叙述:“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历史的理解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同时,虽然初中新课标没有出台相关要求,但需要提前进行相关研究,为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及实际的教学实施提供经验。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同样要重视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书认为初中“史料实证素养”可划分为三个学业质量标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