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化的内容,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挖掘生活化的内容,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历史课程要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寻找教材和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最佳切入点。首先要指出的是,历史教材不仅仅是指历史教科书,学生熟悉的相关的语文、英语课文可以是教材,学生崇拜的偶像可以是教材,学生知道的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可以是教材,学生看过的电影电视、听过的歌曲、背过的诗词等也可以成为教材,学生亲人们的生活经历、社区的变迁历史、地区名称的改变、一张小小的邮票、人与人之间的称呼变迁等都可以成为教材。历史是过去人们的生活凝练,所以历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是现实可行的,也正是通过对历史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的挖掘,才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以史鉴今,为改善今天的生活发挥作用。其中乡土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的社区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因此,教师应对教学地区的历史进行不断地挖掘,积极引导学生从乡土资源的历史、社区历史、家庭历史中,亲近历史,热爱家乡的历史,并从中感悟历史的生命价值,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