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科中心”向“育人”转变
2025年11月20日
(三)由“学科中心”向“育人”转变
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专家陈新忠以“开车”为例,生动地说明了“人的培养”这个问题。无论是否会开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关于开车的知识。比如,开车时要手握方向盘,要在必要的时候为汽车补给燃料。拥有了一定的驾驶知识,而后经过考试并取得驾驶证的人则掌握了驾驶技能。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即使拥有了驾驶知识并掌握了驾驶技术,部分“驾驶者”仍不敢在实际道路上驾驶;而同样是驾驶,不同驾驶者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些驾驶者展现了“不讲原则、没有礼貌、野蛮驾驶”等不文明的现象。
这个例子不禁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还是成为一个合格的、有礼貌的“驾驶者”?答案不言而喻。知识与技能一定要有,但教育的最终目标要落在“素养”二字上。又好比我们在“择友”或是“择偶”时,一定会从人本身出发,首要考虑的一定是对方的“人格”与“品质”而非他(她)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还是“学科核心素养”,都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际相切合,与日常教学有着紧密的关系。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以人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将有可能催生“课堂上长出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