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培养实施策略

(二)朗读的培养实施策略

任何的技能都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英语语言也不例外。我们只有不断地帮助学生训练朗读这一技能,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在学习英语中自觉地运用这一技能,从而帮助自身提高英语这一语言的习得。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朗读。

1.抓住习惯,从头开始

学生的朗读习惯是需要教师花时间和心思的。不可否认,小学生的朗读习惯远远比中学生的习惯好,那是因为从一开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上了中学,为什么学生的朗读习惯不好甚至没有这种习惯,中学生的朗读习惯去哪儿了?

因此,进入高中学习,教师应抓住契机,从头抓好朗读习惯。朗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高一年级开始,从学生的音标开始抓起。通过音标的学习,扫除学生在朗读中的单词发音不标准的障碍。有了发音的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在朗读长句时,根据句子结构来停顿。最后,就是指导学生朗读语调的抑扬顿挫,把文章句子的层次感朗读出来,呈现给听者。

2.氛围形成,同伴合作

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学习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学习英语本身就缺乏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营造能开口大声朗读的环境和氛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同伴学习的关键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认知改变,通过同伴间的差异和积极的语言交流来实现,最终在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形成浓郁的朗读氛围。

3.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教师重视课内文本的朗读,认为只有朗读课内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科的成绩。我们在课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朗读这些优美的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音韵美。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渐渐进入文章的意境,体会文章的思想性,感受文章的艺术性,受到了美的教育,陶冶了情操。

总之,学习是一门艺术,朗读是学习的艺术形式,朗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要重新把学生的朗读声音寻找回来,则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在语言学习伊始就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通过自身的示范,营造课堂朗读氛围,指导学生朗读,科学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