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贯性
段落中句子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是紧密相关又相互区别的。统一性指的是段落中每句话都应切合中心思想,不能有题外话;连贯性指的是每句话的先后位置应按逻辑顺序排列,不能前后倒置。要有条理地表达思想,句子的排列就应顺理成章,按一定逻辑顺序各就其位。一段文字不连贯,往往是作者忽略了句子的排列顺序,或者在写作时略去了思维链条上某一个或几个重要环节。
获得段落连贯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正确使用逻辑顺序和正确使用连接手段。
1.逻辑顺序
英语的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通常都是按照下列几种模式安排的:
(1)时间顺序
在叙述或描写一件事情的发生过程中,常常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安排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候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容易写成一笔流水账。因此,有的作者乐于采用“倒叙法”,即先写结局,后写事情的原委。这种笔法变幻莫测,能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空间顺序
利用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来安排句子的先后是记叙、说明、描写类文体的常用结构方式之一。它就像建房的框架,孰为先、孰为后,孰为上、孰为下,孰为内、孰为外等,都是由为其所设想确定的施工图纸而定,然后砌上砖瓦,涂以水泥、白灰,才能成为壮观的建筑。同理,文章也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不能左右前后,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若位置失当,当先反后,当后反先,虽词采绚丽,句子优美,亦会紊乱不成章法。
(3)重要性顺序
按照事理的轻重、大小、高低、难易、深浅等差别有层次地叙述,表达客观事物的层级性,能够使要表达的思想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强化,因而能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种逻辑顺序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
第一种:递升顺序。把事物按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下去;通过有层次地叙述事物,使句子或语段的思想感情渐趋强烈,最后达到顶点。
第二种:递降顺序。把事理按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近及远、由深入浅、由难到易、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下去。使用这种方法,幽默、讽刺,喜剧效果尤为显著。
(4)一般到具体或具体到一般顺序
根据已知的一般性结论,推断出特殊的、个别性事物的属性的推理方法,叫作演绎推理。从段落结构来说,先总后分,先给出主题句点明段落主题,然后给出扩展句,提供事例、事实、数据等细节内容,这种段落开展的方法能最低限度地减少读者的误解,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分类特别有效。相反,从许多个别性的事例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规律的方法,叫作归纳推理。从段落结构来说,先细节后概括,主题句位于句末,这是由已知之事理推断未知之事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英语里使用得较少,因为它不便于读者迅速把握段落内容,但它有利于读者对某一观点或结论产生兴趣和悬念。总之,上述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只要能正确使用,便会增强段落乃至文章的连贯性。
2.连接手段
为使段落具有连贯性,除了按照上述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句子外,还必须合理使用连接手段,这主要包括使用代词、转折词语、重复关键词和有关句型。这四种连接手段帮助读者在阅读时正确辨认思想,寻找段落观点的发展方向,开阔读者的思路,丰富读者想象,帮助读者正确把握段落的脉络。没有这些连接手段,段落则会变成一盘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