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升学考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一、毕业升学考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英语长期以来一直是基础教育三大主课之一,教育部于2014年下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将英语考试一年一考改为一年两考,可选其一计入总分,这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与此同时,不少省份尝试在高考中引入英语机考与口语考试,在教育部的牵头之下,英语考试题库、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均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这些改革措施对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准确合理评估起到积极作用。在调研基础上,我国高中英语测试中还应注重以下方面:

第一,将终结性考试结果与过程性评价结果相结合,作为招生、录用的依据。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多次明确提倡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反映学生学业水平发展过程的部分在评价结果中发挥的作用比例很小。

第二,高考英语。考试需要进一步明确能力标准,为教学服务发挥积极的反拨和引导作用,从测试中切实对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发挥作用。

英语水平能力测试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定,成绩本身很难充分反映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作为终结性评价的高考以及各类阶段性考试,如若缺乏解释成绩的信息(如成绩分析和反馈等)就很难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给予有效的指导。因而,终结性评价需关注以下方面:①诊断语言程度。主要是从测试中了解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发现和诊断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测试的成绩和反馈的信息,修订或调整教学计划,或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班。②检查学习进度。主要是检查和评价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中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测试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而改进教学。③衡量英语水平。主要是测量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的总体水平,以利于区分学生学习的优劣程度。④激励学生学习。该语言测试与评价系统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信息,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弥补欠缺的可能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使之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