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评价一般指形成性评价,这一评价方式在本研究所构建的体系中发挥基础作用,特别在高中课业的考核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可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对教师而言,过程性评价将促使其细化教学步骤、明确教学目的,可依据教学要求和目的分阶段测试学生在学期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评价与教学的整合,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成为真正的为了教学的评价。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标准主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如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忽略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过程、操作和实施并不熟练。
好的评价体系,评价不脱离教学实际,将“教—学—评”三位连为一体,在教学中评价,在评价中教学,才能体现教学的完整性,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能动性,能更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固化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应当是将评价“嵌入”到整个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始终,使评价体系成为课程建设整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英语能力评价体系,应该把评价过程和教学实践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监控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保证课程开发、实施的顺利进行。
好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及个体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可以突出每个学生的起始水平的差异,将评价的关注点放在发展的过程和发展幅度上,使评价具有反馈、激励和积极的导向功能,如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DA),亦称学习潜能评价(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是通过评价者和学生的互动,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评价方式,其核心特征是“过程取向”和“教学介入与评价相结合”。前者表现为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价学生进步与改变的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评价者随时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而非行为表现的水平;后者指评价者通过教学介入方式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动态评价理论认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需要教学介入,教学介入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综观目前,我国高中学生英语能力评价体系,终结性评价占主导地位,形成性评价往往被忽视或实施不得力。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高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我们提倡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终结性评价为辅助的评价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形成性评价,使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认真、严格地施行形成性评价,学生的语言技能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稳步提高。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