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以人为本”主体观
从基于内容和运用为取向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模式到融合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能力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体系,中国英语教学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同时凸显了“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主体思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图通过思维品质这一维度关注到了每一个独特的学习者的思维个性特征,强调个体在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发展生成。学习能力维度以兴趣、反思、调适等为元素,认为只有学习者主动进入学习现场,积极进行学习的建构与生成,英语教学才能由此及彼,从而提升英语教学效果。这就将英语语言内容的学习与个体身心的发展结合起来,是智育与志育的融会,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彰显,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流淌。
我国不同时期的本土英语教学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对教学主体的关注上呈现出相似的“人本”做法。
“以人为本”教学主体观可从林语堂的意念教学法得到印证。这一理论以“意念为轴,表达为主”,认为英语学习应以“活”的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和交际用语为主,将枯燥的文法学习等活化到学生的口头上。他所编撰的系列英语教材如《开明英文读本》每册之首都有序言、教学原则、致教师、致读者、学习英文要诀等,还配有丰子恺所作插画。他甚至在《开明英文第二读本》里为学习者制定英语学习“八要诀”。这些做法无一不体现了林语堂视学生为外语教学第一要素,力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此外,学者章兼中的“五因素十字积极教学法”强调从“情意、情景、知识、交际、方法”五个维度进行英语教学。其中,“情意”和“情景”维度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情意指情感和态度,是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动力系统,主要包含动机、兴趣和意志;情景在此法包括语境,认为情景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内部条件主要是心智活动,外部条件是社会和言语情景。该法还设定了教学原则,如思想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这些观点直指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习者置于教学核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观。
张正东在对外语立体化教学法进行建构时,认为衍生于中华文化大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是一个迥异于国外文化情境的客观存在的整体,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学生、目的语(英语)、教学环境(教师、母语、教学条件等)为三维,以经济发展为底,以跨国文化为顶的立体化系统。他在《外语教学技巧新论》里吸收了我国传统教学方法思想精华,基于“翻新与创新”双新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裁缝、滚雪球、发酵、迂回、反刍”等“原则性技巧”和“整体教学、四技互补、模拟情境、形意相及”等“操作性技巧”。这些研究不但在对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进行了确定,还在教学技巧上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原则,是一种基于人本教学理论的探索。
“以人文本”教学主体观成为本土英语教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本土英语教学需要进一步深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特质,加强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探索,从而真正走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