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能力评价体系建构与核心素养发展理念

第一节 英语能力评价体系建构与核心素养发展理念

2018年,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现象。重视考试成绩,追求升学率,教学设计呈一定的碎片化倾向,语言实践活动不够,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不足,校本课程开发机制有待健全。修订版课标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强调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同时特别突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新课标比旧版课标更为简洁,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把“思维品质”提升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1]

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英语能力评价最终的目的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家国情怀,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推理和进行有效沟通,和解决不同情境中问题的能力。素养的获得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它不仅发生在学校,通过正规的学习来获得,还可通过同伴、同事以及更广泛的社交圈的交往获得。同样,终身学习不仅局限于学生在校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策略和方法。新版课标的修订工作聚焦于9个方面,其中特别提出要研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在英语教育的诸多环节中,教学评估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英语能力培养过程中,英语能力评估的目的是督促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为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求的优秀英语人才,为国家服务。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才提出的观点,却短时间内在国际教育界迅速推广与发展,由于是新概念,核心素养概念及其理论等还处于框架论证及修订的阶段,如何行之有效地付诸教育实践,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体现在课程和课堂教育中,也是世界各国家及地区当前正在探讨的问题,至于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评价还完全是个新课题。

高中新课标提倡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地为关键点,如何评价融入核心素养的课程、如何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如何对核心素养本身进行评价,国内外研究不多,且可供具体操作的原则与方法也少之又少。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必须在国际视野下,加强学生核心素养,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为参照点,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真实性的评价,从而使其能适应我国日趋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并在国际社会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语言学习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强调“全人教育”理念,关注每个学习者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方面构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而高中生的英语能力,不论从现状调查、社会需求还是国家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通过英语学习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语言应用水平仅是基本需求,而学习理念与能力、跨文化交际水平能力、创新思维、家国情怀等既是提高英语能力的保障,又是国际英语能力教学与培养的大趋势。

因而,不论是制定高中学生英语能力的标准,还是构建英语能力评价体系,都应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之上。评价体系确立的指导方针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总体思想,评价与能力的培养需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维度为评价与测试的目标。当前,我国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英语素养高的专业人才,从而为实现我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国英语能力评估研究虽然已开展了一段时间,但仍显经验不足。而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在语言教育方面的经验相对丰富,因此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国做法,汲取他国经验的同时,也可以为我们节省相关研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