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展开的方法
主题句在段落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可是单有主题句还不成为段落。有主题句但没有充分展开的段落,往往流于抽象、概念化,不能使人信服,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展开段落的方法。
1.例证法
这是用具体例子来说明人或事物的特点、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所用例子必须有代表性、典型性,能体现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用特殊来说明一般的方法,初学者宜用此法。通常在主题句后,用For example或For instance等引导出具体的例子。
2.定义法
下定义就是给说明对象一个明确概念,这是科学而严密的说明方法,它既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勾勒其大概,描绘其轮廓,同时也能确定事物的范围和界限。下定义是多方面的,可以给人、事物、思想等下定义,常用于说明文中。
3.分类法
分类法是对同属不同类或同类而不同种的人或事物,根据其不同性质进行分门别类说明的方法。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分类必须遵守分类规则,使分类对象具有统一属性,依据同一分类标准,并使分类的子项相互排斥,不互相包蕴。
4.因果关系法
事物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某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关系。引起某现象产生的现象叫作原因,被另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叫作结果。因果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因先于果,果后于因。因果关系包括“由果推因”(由结果去推测原因)和“由因推果”(由原因去推测结果)两种情况。因果关系符合人们的日常思维逻辑,因而在写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because,as,since,so,now that,if…then,the reason is that等表示因果关系。
5.比较对照法
有意识地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指出其相同点,这种写法叫作“比较”;指出其不同点,叫作“对照”。比较和对照各有不同的侧重,但两种方法经常结合使用。
进行比较对照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采用“先A后B”的结构,第二种方式采用“AB交错”结构。第一种方式采用先A后B结构,实际上是把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分割为两部分,先全面讲A,后全面讲B,这样做较难收到强烈的对比效果。多数人认为第二种方式比较好,因为把对比的AB逐点交错,可以避免行文的单调沉闷,对比的效果也会更鲜明突出。
6.过程分析法
过程分析就是把事物发展过程分为若干步骤,然后逐一加以分析说明。这种写法在说明文中使用得相当广泛。过程分析与叙事和因果关系等写法有密切关系,但彼此又有明显区别:叙事研究的对象是“What happens”,因果关系研究的对象是“Why it happens”,而过程分析研究的对象是“How it happens”。
还必须说明的是,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很少单独采用上述几种方法中的某一种,不少段落(或文章)的写作都是综合使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同时还应明确,在写作中有意识地侧重使用某一种方法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