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论形成

(二)理论形成

中医药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这个时期,医药知识日渐丰富,医疗行为也逐渐发展为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主动性活动,由单一的经验积累向理论体系的形成转变;社会文化的繁荣和思想领域的争鸣,为中医学奠定了思想理论的基础;科学技术如天文、农业等的发展为中医学打下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中医学在元气、阴阳、五行等理论指导下,以天人合一的系统整体观,运用朴素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医疗实践进行总结,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结构。《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的问世为中医药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经先秦至汉代的发展,中医药学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及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以及运用药物于临床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