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四 虚证用药指导
【实训目标】
1.能运用已学过知识进行补气类、补血类、补阴类、补阳类中成药的分类。
2.会进行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养血安神颗粒、人参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中成药的用药指导。
3.逐步养成药学工作者所具备的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实训内容】
补益类中成药分别以益气、补血、滋阴、助阳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补虚扶弱,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虚证。一般可分为补气类、补血类、补阴类、补阳类等。
1.补中益气丸由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等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等。临床主要用于脾虚证:表现为体弱,经常出汗,低热,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中气下陷,脏器下垂:如胃下垂、胃黏膜脱垂、子宫脱垂、脱肛、疝气、久泻、大便溏薄等;崩漏;低血压;重症肌无力;气虚发热;免疫力低下;肠道易激惹综合征等。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2.参苓白术丸(散)由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等药组成,为水丸或散剂,具有补气健脾、调中止泻的功效,用于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振,腔腹胀满,大便溏泻,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疲倦等证。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而属脾虚者,小儿消化不良脾虚腹泻者。用法为水丸,散剂均每服6g,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或冲服。
3.养血安神颗粒由仙鹤草、熟地黄、首乌藤、墨旱莲、地黄、鸡血藤、合欢皮等药组成,具有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阴虚血少所致的头眩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口服,一次1袋(10 g),一日3次。
4.人参归脾丸(片)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去心甘草炙)、龙眼肉、酸枣仁(炒)等药组成,有蜜丸和片剂两种剂型。具有补养气血、健脾安神的功效,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便溏,身体疲倦,妇女月经过多,以及脾虚出血等症。常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症见心脾两虚者。用法为蜜丸每次服用1丸,片剂每次服用6片,均日服2次,以温开水送下。
5.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酒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用于由肝肾阴虚所致身体消瘦,腰酸腿软,头晕目眩,耳鸣,遗精盗汗,舌燥咽痛,口渴等症。此药对于肺结核,慢性肾炎,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使用。用法为每次服用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6.知柏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原方加入知母、黄柏而成。剂型为蜜丸,每丸重9g,每次服用1丸,日服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此药较六味地黄丸增加了清降肾火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遗精盗汗等症。
7.金匮肾气丸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药组成,亦称桂附地黄丸,为蜜丸,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用于由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酸腿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以及痰饮、脚气、消渴等症。本品也可用于慢性肾炎,糖尿病,症见腰膝酸软或冷痛的患者。使用时应注意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干口燥者忌用。用法为每次服用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8.左归丸由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甲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药组成,为蜜丸,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用于由肝肾虚弱,精血不足引起的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目暗耳鸣,骨蒸盗汗,遗精等症。此药源于六味地黄丸,但方中不用牡丹皮清肝火,泽泻清肾火,茯苓渗脾湿,而是增加了菟丝子、枸杞子滋补肝肾,龟甲胶育阴潜阳,鹿角胶益精养血,怀牛膝强健筋骨。所以此药补肝肾、益精血作用较六味地黄丸为强。其两药区别在于左归丸是有补无泻,而六味地黄丸补中有泻,左归丸适用于纯虚之证,而六味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证。所以由于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而引起的病症,均可服用左归丸。用法为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实训报告】
1.分析给药的相关资料(如:ppt、剧本等)。
2.填写下列常用补益类中成药表格,如表25-7所示。
表25-7 常用虚证类中成药
【实训评价】
学生评价50%,教师评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