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息风药
具有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作用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本类药物性能不同,应区别使用。如有些药物药性寒凉,脾虚慢惊者不宜使用;而一些药物性偏温燥,血虚伤阴者当慎用。平肝息风药中,矿石、介贝类沉重质坚,用量应大,生用时宜打碎先煎。钩藤有效成分易被高热破坏,入汤剂则应后下。羚羊角为贵重药品,一般入丸散服用。全蝎、蜈蚣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石决明 Shijueming
【来源】本品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羊鲍Haliotis ovina Gmel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Leach)、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Donovan)的贝壳。多分布于沿海地区。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干燥。打碎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头晕目眩。石决明功能平肝潜阳,可用于虚证,也可用于实证。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之症,常与生牡蛎、生地黄、白芍等养阴平肝药同用;如肝阳亢盛,可与夏枯草、菊花、钩藤等药同用。
2.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石决明为清肝明目的要药。对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常配桑叶、菊花等使用;如肝肾阴虚、视物模糊等症,可与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
【用法用量】6~20 g,入煎剂,宜先煎。
[要点:石决明的性味、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
牡蛎 uli
【来源】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 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 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 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全年均可捕捞,去肉,洗净,晒干。打碎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咸、涩,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主治与应用】
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等症。牡蛎能重镇安神,临床常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龙骨等配用。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以及肝风内动、惊痫、四肢抽搐等症。牡蛎有平肝潜阳作用,故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症,常配伍珍珠母、钩藤等同用;对邪热伤阴、虚风内动,可配伍龟甲、鳖甲等同用,共奏滋阴息风的功效。
3.用于遗精、崩漏、虚汗、泄泻、带下等症。煅牡蛎有良好的收涩作用,用于体虚滑脱之症,常与龙骨配伍。
4.用于瘰疬、瘿瘤等症。牡蛎软坚散结,故常与玄参、浙贝母、夏枯草等配伍,治疗瘰疬、瘿瘤等症。近年来又用于治疗肝脾大,常与丹参、泽兰、鳖甲等同用。
5.用于胃痛泛酸。牡蛎制酸以除痛,适用于胃痛泛酸的病症。
【用法用量】9~30 g,入煎剂,宜先煎。除收敛固涩煅用外,均生用。
[要点:牡蛎的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
知识拓展
牡蛎肉又称为蛎黄、蚝肉,与牡蛎功效不同,甘、温,无毒,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主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现代研究表明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原63.55%,牛磺酸1.3%,10种必需氨基酸1.3%,无机盐(铜、锌、锰、钡、磷、钙)17.6%,谷胱甘肽,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及维生素F(即亚麻酸和亚油酸),含碘1~11.53 ppm(干重)。能补充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另外蚝肉可用于熬制蚝油作为调味料,味道鲜美,为人们所喜爱。
羚羊角 Lingyangjiao
【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产于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除去骨塞,入水中浸渍后,捞出去筋,镑成纵向薄片,晾干;或除去骨塞,锉碎,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羚羊角有显著的平肝潜阳作用,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者,可配合菊花、石决明等同用。
2.用于惊风、癫痫、手足抽搐等症。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的要药。因本品兼有清热作用,故常用治热病高热、热极生风的病症,可配合菊花、桑叶、鲜生地黄、白芍等药同用。
3.用于高热、狂躁、神昏等症。羚羊角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狂妄躁动等症,常配合犀角(水牛角代)、黄连等制成丸散服用,如紫雪丹。
4.用于目赤肿痛。本品能清肝火,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多与龙胆、黄芩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1~3 g,入煎剂宜另煎汁冲服;亦可磨汁或锉末服,每次0.3~0.6 g。
[要点:羚羊角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牛黄 iuhuang
【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研为极细粉末用。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壮热神昏、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等症。常与朱砂、钩藤等药同用。
2.用于热入心包或中风、惊风及癫痫抽搐等。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多由于高热或痰热蒙蔽清窍所引起。牛黄常和清热药、开窍药如黄连、黄芩、栀子、麝香等做成丸散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腐烂、各种热毒疮痈。牛黄为清热解毒要药,常用于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及一些外科疾病属于阳证者,多配青黛、冰片等药治咽喉肿痛;配金银花、重楼、甘草等药治疮疡。
【用法用量】0.15~0.35 g。多入丸散,入汤剂宜冲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非实热证不宜使用。
[要点:牛黄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知识拓展
牛黄有天然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培植牛黄、人工牛黄之分。目前,人工牛黄价格不到天然牛黄的0.5%,占据了98%的牛黄市场份额,成为天然牛黄的主要替代品。人工牛黄没有天然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和培植牛黄所具有的开窍、凉肝、息风的功能,所以人工牛黄不能有效治疗中风昏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我国药典规定42种急、重症使用的药物如安宫牛黄丸,不能用人工牛黄替代天然或培育、培植牛黄。
钩藤 outeng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肝火头胀、头痛,及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常用于肝火头痛、头胀及肝阳上亢的实证。配夏枯草、黄芩,能清泄肝火;配石决明、菊花,能平降肝阳。
2.用于热病高热、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症。多与天麻、石决明、全蝎等配伍;如高热动风,可与羚羊角、菊花、龙胆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3~12 g,入煎剂,后下,不宜久煎。
[要点:钩藤的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
天麻 ianma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冬采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采者名“春麻”,质量不如冬麻好。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用时润透或蒸软切片。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头晕目眩。天麻为治眩晕的要药,功能平肝息风。用治肝阳上亢的眩晕,可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如天麻钩藤饮;如风痰致眩晕,可与半夏、白术、茯苓等配伍,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2.用于热病动风、惊痫抽搐等症。对高热动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等症,常与钩藤、全蝎等配伍同用。
3.用于头痛、痹痛、肢体麻木等症。天麻治疗风湿痹痛等症,可配全蝎、乳香等药;对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常配当归、牛膝等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 g;研末吞服,每次1~1.5 g。
[要点:天麻的性味、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
其他常用平肝息风药如表23-1所示。
表23-1 其他常用平肝息风药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