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三 伤食、胃脘痛用药指导
【实训目标】
1.能运用已学过知识对伤食、胃脘痛类中成药进行分类。
2.会进行保和丸、枳实导滞丸、香砂枳术丸、六味安消散、槟榔四消丸、健脾丸、开胃山楂丸、健胃消食片、加味保和丸、香砂平胃丸、良附丸、温胃舒胶囊、香砂养胃丸(颗粒)、小建中颗粒、左金胶囊、加味左金丸、舒肝平胃丸、气滞胃痛颗粒、乌贝颗粒、沉香化气丸、沉香舒气丸、胃逆康胶囊、胃苏颗粒、胃康胶囊、胃安胶囊、养胃舒胶囊、阴虚胃痛颗粒(片)、洁白胶囊(丸)、六味能消胶囊(丸)等的用药指导。
3.逐步养成药学工作者所具备的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实训内容】
(一)伤食类药
伤食即是伤于饮食的一种病证,属消化不良,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恶心厌食,嗳腐吐馊,或肠鸣腹痛、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或弦滑。身体虚弱,反复伤食;伤食病情严重者;儿童、老年人及孕妇伤食的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宜在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或去医院进行诊治。
1.保和丸由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的作用,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口服。水丸,一次6~9 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2.槟榔四消丸由槟榔、大黄(酒炒)、牵牛子(炒)、猪牙皂(炒)、香附(醋制)、五灵脂(醋炒)组成。具有消食导滞、行气泻水作用。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症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3.健胃消食片由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组成,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口服。糖衣片一次4~6片,一日3次;薄膜衣片一次3片,一日3次,可以咀嚼。小儿酌减。
4.香砂枳术丸由木香、枳实(麸炒)、砂仁、白术(麸炒)组成。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的作用。用于脾虚气滞,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软。口服。一次10 g,一日2次。
(二)胃脘痛类药
胃脘痛主要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长期慢性胃病,体弱者;上消化道溃疡胃脘痛,出现大便潜血或排出柏油样黑色稀便者;自选药物服用4~5天无效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孕妇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宜在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或去医院进行诊治。
1.香砂平胃丸由苍术(炒)、陈皮、甘草、厚朴(姜炙)、木香、砂仁组成,具有健胃、舒气、止痛作用,用于胃肠衰弱,消化不良,胸膈满闷,胃痛呕吐。口服。一次6g,一日1~2次。
2.小建中颗粒(合剂、胶囊)由白芍、大枣、桂枝、炙甘草、生姜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口服。颗粒剂,一次15 g,一日3次,开水冲服;合剂,一次20~30 ml,一日3次,用时摇匀;胶囊剂,一次2~3粒,一日3次。
3.左金胶囊(片、丸)由黄连、吴茱萸组成,具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作用,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口服。胶囊剂,一次2~4粒,一日2次,饭后服用,15天为1个疗程;片剂,一次8片,一日2次;丸剂,一次3~6 g,一日2次。
4.胃苏颗粒由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炙)组成,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作用。用于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缓,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等;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次15 g,一日3次,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可服1~3个疗程或遵医嘱。
5.养胃舒胶囊(颗粒)由党参、白术(炒)、黄精(蒸)、山药、山楂、乌梅、玄参、北沙参、菟丝子、陈皮、干姜组成,具有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作用。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胃脘灼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口服。胶囊剂,一次3粒,一日2次;颗粒剂,一次10~20 g,一日2次,开水冲服。
【实训报告】
1.完成分析给药的相关资料(如:ppt、剧本等)。
2.填写下列常用伤食类中成药表格,如表25-5所示。
表25-5 常用伤食类中成药
3.填写下列常用胃脘痛类中成药表格,如表25-6所示。
表25-6 常用胃脘痛类中成药
【实训评价】
学生评价50%,教师评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