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脏腑热剂

四、清脏腑热剂

清脏腑热剂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的作用。适用于不同脏腑火热偏盛而产生的证候。代表方剂有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等。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可排。

【组成】龙胆、木通、生地黄、柴胡、生甘草(各6 g),炒黄芩、酒炒栀子、车前子(各9 g),泽泻(12 g),酒炒当归(3 g)。

【用法】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方解】本方主治病证由肝胆经实火或湿热循经上炎或下注所致。肝胆实火上扰,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肝经湿热下注,故小便林浊,阴肿阴痒。治宜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方中龙胆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泻火解毒,燥湿清热,为臣药。车前子、木通、泽泻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出,为佐药。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入肝胆之经,三药也为佐药。甘草为使,一则益气和中,可防苦寒之品伤胃,一则调和诸药,本方清利并行,泻中有补,降中寓升,实为泻肝良方。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肝胆实火上炎及肝胆湿热下注的名方。临床以头痛目赤,口苦胁痛,舌红苔黄腻为证治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治病范围极广,如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高血压病、偏头痛、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结膜炎等,凡属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者,均可加减使用。

【注意事项】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柴胡在本方为佐使药,量宜轻。

[要点:龙胆泻肝汤的功效、主治及用方要点]

案例举隅

患者男性,40岁。患口臭2年,每因烦劳或恼怒时加重。诊见:面色潮红,胸胁胀痛,说话时可闻明显腥臭味,少寐多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饮食清淡。共服10剂,口臭消失,诸症皆除。

分析:本例患者素有食辛辣厚味嗜好,脾失健运,湿从内生,阻遏气机,气郁化火,肝失疏泄,致肝火上炎,与食积之热相并上行,发为口臭。方中用龙胆泻肝汤清肝火利湿热,神曲、砂仁和胃消滞,木香通降腐气。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利湿,理气和胃去腐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