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温里剂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称为温里剂,属“八法”中的“温法”。
根据里寒证的病位、轻重缓急等,温里剂分为三类:温中祛寒剂、回阳救逆剂和温经散寒剂。温中祛寒剂,有温中焦、散寒邪的作用,主治中焦虚寒证,代表方剂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等;回阳救逆剂,有温肾壮阳、回阳救逆的作用,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阴盛格阳,戴阳证,代表方剂如四逆汤、回阳救逆汤;温经散寒剂,有温通经络、散寒通脉的作用,主治寒凝经脉证,代表方剂如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临床使用温里剂时应注意:辨别寒热之真假,如真热假寒者,虽有四肢厥冷,亦勿使用,否则如火上浇油,加重病情;温里方药多辛燥温热之品,易耗气伤阴,故须中病即止,慎勿过量,且常配补气药;使用时注意患者体质及季节气候等变化,对于素体火旺或夏季天气炎热,应从小剂量开始。总之,使用温里方药,须辨证准确,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理中丸《伤寒论》
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白术草干姜;
呕利腹痛中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 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症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中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失温,寒性凝滞,故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失健运,故见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方中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君臣相配,温中健脾。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甘草寓意有三:一为助参、术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故曰“理中”。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要点:治疗中焦虚寒的基础方剂的组成、方解及用方要点]
四逆汤《伤寒论》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微细,回阳救逆赖此方。
【组成】附子(15 g),干姜(9 g),炙甘草(6 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少阴病)。症见四肢厥逆,畏寒蜷卧,神疲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方解】本方病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肾阳衰微,不能暖脾,则腹痛吐利。故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以辛热之干姜为臣,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与干姜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佐使炙甘草,一则益气补中,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三则调和药性。综观全方,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而见休克属阳衰阴盛者。
【注意事项】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放凉后服用。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真热假寒者忌用。
[要点:回阳救逆基础方剂的组成、方解及用方要点]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四逆桂芍枣,四肢厥冷急煎尝;
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组成】当归(12 g),桂枝(9 g),芍药(9 g),细辛(3 g),通草(6 g),大枣(8枚),炙甘草(6 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方解】本方多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注意事项】湿热证,阴虚火旺证,慎用本方。
[要点:当归四逆汤的功效、主治及用方要点]
知识拓展
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比较: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