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补血药

三、补血药

凡能补血,主要用以治疗血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血药。

补血药大多甘温质润,归心、肝经,可用于各种血虚证,症见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耳鸣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

临床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伍补气药,益气生血,兼阴虚者则应配伍滋阴药。但要注意补血药性质多黏腻,故脾虚湿阻、气滞食少者慎用。必要时,当配伍化湿健脾药同用。

当归 anggui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秋末采收。生用、酒炙或土炒用。古时分归头:根头部;归身:主根;归尾:支根及根梢部;全当归:整个根。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虚诸证,为补血之圣药。若气血两虚,常与黄芪同用,如当归补血汤。若血虚腹痛者,可与白芍、甘草同用。

2.用于血虚兼有瘀滞之月经不调,为妇科调经良药,常与川芎、熟地黄、白芍配伍,如四物汤。若血瘀经闭不通者,可加桃仁、红花用以祛瘀通经;若见气滞之痛经者,可加香附、延胡索等行气止痛。

3.用于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湿痹痛等症。常与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同用。

4.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生首乌、肉苁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 g。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即补血活血)用全当归。酒制能加强活血功效。

【注意事项】湿盛中满及腹泻者忌用。

[要点:当归的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

熟地黄 Shudihuang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以黄酒拌蒸加工炮制而成。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虚诸证,症见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常与当归、川芎、白芍同用,如四物汤。本品为养血补虚之要药。

2.用于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盗汗、遗精、耳鸣、耳聋及消渴,常与山药、山茱萸同用,如六味地黄丸。本品为滋阴主药,一切精血亏虚之证均可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 g。宜与健脾药陈皮、砂仁等同用。熟地黄炭用于止血。

【注意事项】本品性质黏腻,凡气滞多痰、脾虚腹胀、食少便溏者忌服。

[要点:熟地黄的性味、功效及注意事项]

白芍 aishao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夏秋二季采收。生用、炒用、酒炙或醋炙用。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肝血亏虚或血虚之月经不调、崩漏,常与当归、熟地黄同用,如四物汤。

2.本品为治肝经诸痛之良药。用于肝气不和,胁肋疼痛,常与柴胡、当归同用,如逍遥散;若四肢拘挛作痛,常与甘草同用,如芍药甘草汤;若与防风、白术、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可治腹痛泄泻。

3.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与牛膝、代赭石同用,如镇肝熄风汤。

此外,本品可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

【用法用量】煎服,6~15 g;大剂量可至30 g。

【注意事项】阳衰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要点:白芍的性味、功效及注意事项]

知识拓展

白芍与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未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两者分开。二者虽同出一物,但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芍用于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而赤芍用治血热、血瘀、肝火诸证。两者都具止痛作用,但白芍柔肝缓急止痛,赤芍活血化瘀止痛。

何首乌 Heshouwu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等地。秋冬二季采收。生用或以黑豆汁拌蒸加工后用。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解毒润肠。

【主治与应用】

1.用于精血亏虚之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漏、带下,常与当归、枸杞、菟丝子同用,如七宝美髯丹。

2.用于体虚久疟,常与当归、人参同用;用于痈疽瘰疬,常与金银花、夏枯草同用;用于年老精亏之肠燥便秘,常与当归、肉苁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 g。补益精血用制首乌;截疟、解毒、润肠宜用生首乌;鲜首乌解毒润肠的功效较生首乌更佳。

【注意事项】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不宜服。

[要点:何首乌的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

阿胶 jiao

【来源】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去毛之皮经熬制而成的胶块。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虚之眩晕、心悸,多与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益气补血药同用。本品为补血之要药,尤以治疗出血而致血虚为佳。

2.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单用或配伍蒲黄、生地黄、艾叶炭等皆有效。本品为止血要药。

3.用于阴虚心烦、失眠,常与黄连、白芍、鸡子黄同用,如黄连阿胶汤。

4.用于肺虚火盛,喘咳咽干痰少或痰中带血,常与马兜铃、牛蒡子、杏仁配伍,如补肺阿胶汤;用于燥热伤肺、干咳无痰,常与石膏、桑叶、麦冬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用法用量】3~9 g。用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止血宜蒲黄炒,润肺宜蛤粉炒。

【注意事项】本品黏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胃肠积滞者不宜用。

[要点:阿胶的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