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诊
问诊是四诊的重要环节,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问诊时应抓住主诉,通俗易懂,重点询问,恰当准确,简要而无遗漏。问诊的内容一般包括明代张景岳提出的《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问寒热是询问病人有怕冷或发热的感觉。怕冷有恶寒、恶风和畏寒之别。恶寒指病人感觉寒冷,但加衣盖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恶风指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则缓,较恶寒轻;畏寒指病人感觉寒冷,但加衣盖被或近火取暖能缓解。发热指病人体温高于正常,或体温虽正常,但病人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通过问病人寒热感觉可以辨别病变的寒热性质、部位和阴阳盛衰等情况。
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出现,见于外感表证,如恶寒重发热轻,为外感风寒;恶寒轻发热重,为外感风热;发热轻而恶风,为外感伤风。
2.但寒不热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见于里寒证。新病恶寒,多因寒邪直中脏腑,损伤阳气所致,为里实寒证。久病畏寒,多因阳气虚衰,形体失于温煦所致,为里虚寒证。
3.但热不寒只发热不觉寒冷,见于里热证,包括壮热、微热、潮热。
(1)壮热:高热,体温超过39℃,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属实热证。
(2)微热:发热不高,体温一般低于38℃,多见于阴虚或气虚发热。
(3)潮热:发热如潮汐有定时,包括午后或入夜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的阴虚潮热;胃肠燥热内结所致的下午3~5时发热为阳明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的湿温潮热。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半表半里证的主要特征,见于少阳病和疟疾。
(二)问汗
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毛窍达于体表而成。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问汗时应注意询问汗之有无,汗出时间、多少、部位、主要兼症以及出汗后症状的变化等。
1.表证汗出表证无汗,见于表实证或表寒证;表证有汗,见于表虚证或表热证。里证有汗,见于里热实证。
2.里证汗出汗出量多,高热烦渴,脉洪数,见于里热实证。经常日间汗出,活动尤甚,为自汗,见于气虚或阳虚。睡则汗出,醒则汗止,为盗汗,见于阴虚或气阴两虚。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伴有脉微肢冷,神疲气弱,为绝汗、脱汗,见于亡阳证或亡阴证。病势沉重之时,先战栗抖动,而后汗出的,为战汗,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安,汗出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危象。
(三)问疼痛
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问疼痛主要是问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等,尤其是通过询问疼痛性质,可辨其病因与病机。疼痛的性质,包括胀痛、刺痛、重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固定痛、走窜痛、酸痛、掣痛等。凡新病,病势较剧而拒按者,多属“痛则不通”的实证;凡久病,病势较缓而喜按者,多属“不荣则痛”的虚证。
1.头痛以外感、痰浊、瘀血引起者为实证;气血精亏不能上荣引起者为虚证。
2.胸痛胸闷而痛,伴发热,面赤,咳嗽,多为肺实热证;胸闷气短,咳嗽无力,多为肺气虚证;胸痛,潮热,盗汗,颧红,咳痰带血,多为肺阴虚证。
3.胁痛胸胁胀满或疼痛,多为肝气郁结、肝胆湿热。
4.痛有寒热虚实之分,见于胃病。喜暖为寒,喜冷为热,拒按为实,喜按为虚。如胃脘灼热,消谷善饥,口臭便秘,多为胃火炽盛;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多为食滞胃脘。
5.腹痛包括大腹、小腹、少腹部疼痛。腹痛喜按喜暖,或便溏,多为虚证;腹痛拒按,喜冷便秘,多为实证;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有块状物,多为虫积。
(四)问饮食口味
问饮食口味情况,可以了解体内津液的盈亏及脏腑功能的盛衰。
1.食欲与食量询问食欲与食量,可以判断病人脾胃功能的强弱,疾病的轻重及预后。病中饮食如常,胃气未伤,病轻;食欲减退或不欲食,为脾失健运;饥而不欲食,为胃阴不足;消谷善饥,多食而饿,为胃火亢盛;厌食油腻厚味,为脾胃肝胆湿热。
2.口喝与饮水口渴与否,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口不渴,不欲饮,提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口渴欲饮水,是津液损伤的临床表现,多见于燥证、热证。
3.口味口味异常,反映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口淡无味,多为脾胃气虚;口苦,多为肝胆有热,心火亢盛;口中泛酸,多为肝胃不和;口甜而黏腻,多为脾胃湿热。
(五)问二便
问二便,应包括二便的次数、性状、颜色、气味、便量,有无出血和排便时的异常感觉。
1.问大便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次数减少,为便秘。大便秘积兼发热,腹胀,腹痛拒按,多为实证、热证;老人、产妇、久病便秘兼腹软不胀者,多为津亏血少、气阴两虚。大便稀软不成形,甚则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腹冷肠鸣,腹痛绵绵,不思饮食,多为寒泻。大便水样,腹痛即泻,肛门灼热,尿赤,多为热泻。黎明腹泻,泻后则安,兼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多为肾阳虚。大便酸臭,稀薄,泻后痛减,多为食滞。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发热,多为湿热痢疾。
2.问小便小便清长而多,多为虚寒。小便短少黄赤,多为热证或汗、吐、下太过。小便浑浊不爽或尿痛,多为湿热。小便频数,甚至自遗或失禁,多为肾虚、气虚。神志昏迷而小便自遗,病属危重。
(六)问经带
1.月经询问月经时,应注意询问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及有无经闭或行经腹痛等兼证。必要时询问月经初潮、末次月经或绝经年龄。
2.带下询问白带时,应注意白带的量、色质和气味等。带下量多色白,无臭气,多为脾肾阳虚;带下量多色黄,质黏臭秽,多为湿热下注。
[要点:问寒热、问汗、问饮食口味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