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多入气分,能清气分之热,泻气分之火,故又称清气分药。适用于气分实热证,症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
石膏 higao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主产于湖北、甘肃、四川、安徽等地,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采。采挖后,研细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主治与应用】
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若配清热凉血之玄参等,可治疗温病气血两燔,症见神昏谵语、发斑者;配益气养阴之人参、麦冬等,可用于治疗暑热初起,伤气耗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亏,症状见身热、心烦、口渴者。
2.用于肺热喘咳证,配伍止咳平喘之麻黄、杏仁等药用。
3.用于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治疗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黄连、升麻等药用;若治疗胃火头痛,可配伍川芎;配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可用于治疗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证。
4.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用于治疗溃疡不敛,可配红粉研末置患处;治疗湿疹瘙痒,可配枯矾用;治疗水火烫伤,可配伍青黛用。
【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 g,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要点:石膏的性味、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
知母 himu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及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主治与应用】
1.用于热病烦渴,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用于肺热燥咳,常配贝母用;若配杏仁、莱菔子,可治肺燥久嗽气急;用于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黄柏、生地黄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
3.用于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药用;用于肠燥便秘,常配生地黄、玄参、麦冬等药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 g。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要点:知母的性味、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
夏枯草 Xiakucao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夏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决明子、菊花、桑叶等药用。
2.用于瘰疬、瘿瘤。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常配贝母、香附等药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治瘿瘤,常配昆布、玄参等药用。
3.用于乳痈肿痛。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 g。
【注意事项】脾胃寒弱者慎用。
[要点:夏枯草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