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腑

二、六腑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因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

(一)胆

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是中空囊状器官,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胆居六腑之首,又与五脏“藏精气”作用相似,故胆又属于奇恒之腑之一。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肝之余气凝聚而成。胆汁生成后,进入胆腑,在肝气疏泄下注入肠中,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相对于肝气升发,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2.主决断指胆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作用。胆能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胆气虚怯者易出现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病变。

(二)胃

胃位于腹腔上部,贲门上连食管,幽门下通小肠,是饮食物出入胃腑的通道,胃腔又称胃脘。胃的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和主通降。

1.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水谷,指胃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饮食入口,经过食管进入胃中,在胃气通降下,由胃接受和容纳,通过食欲和食量反映出来,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腐熟水谷,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作用。经过胃气的作用后,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被吸收,并由脾气转输而营养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传于小肠进一步消化。胃气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与脾气的运化功能相互配合,纳运协调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进而化生精气供养全身。

2.主通降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胃气的通降作用,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作用形成的食糜,下传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残渣下移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胃主通降是受纳的前提条件。胃失通降,则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症。若胃气不降反上逆,则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胃气通降与脾气升举相互为用,胃失和降与脾气不升也相互影响。胃失和降,不仅影响六腑的通降,还会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

(三)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是一个比较长的、呈纡曲回环叠积之状的管状器官。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受盛化物小肠接受食糜而盛纳之,即受盛;食糜在小肠内在脾与小肠的共同作用下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失调,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2.泌别清浊指小肠中的食糜在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随之分为清浊: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小肠吸收的水液,由脾气转输全身,并将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肾和膀胱,以成尿液生成之源。小肠参与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四)大肠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肛门。大肠的上段称为“回肠”,包括回肠和结肠上段;下段称为“广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大肠的生理功能有传化糟粕与主津。

1.传化糟粕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并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导之官”之称。

2.主津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吸收水液形成粪便,即燥化作用。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大肠主津功能失常,则水液不得吸收,水与糟粕俱下,可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若大肠津亏,肠道失润,又会致大便秘结。

(五)膀胱

膀胱又称“脬”,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人体的浊液下归于肾,经肾气的蒸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贮存。尿液的按时排泄,由肾气及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肾气与膀胱之气的升降协调。肾气之升,激发尿液的生成并控制其排泄;膀胱之气通降,推动膀胱收缩而排尿。若肾气和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失常,膀胱开阖失权,既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又可出现尿频、尿急、遗尿、小便不禁等。

(六)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名有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有名无形,有其生理功能和各自的生理特点。

1.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诸气:指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之通路。肾藏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布散于全身;胸中气海中的宗气,自上而下到达脐下,以资先天元气,合为一身之气,皆以三焦为通路。

(2)运行水液:指三焦是全身水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由肺、脾、肾等协同完成,以三焦为通道,升降出入不断运行。如果三焦水道不通利,则肺、脾、肾等脏的输布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将难以实现,故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2.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如表2-1所示。

表2-1 三焦部位划分及生理特点

综上所述,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运化与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是通行元气,运行水谷的通道,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为“五脏六腑之总司”(《类经附翼·求正录》)。

[要点:六腑的名称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