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补血剂

二、补血剂

补血剂用于血虚证,如面色萎黄、爪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等。常用熟地黄、当归、芍药等补血药为主组成方剂。因“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补血剂常配用党参、黄芪之类,以补气生血。代表方剂如四物汤、归脾汤等。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

妇女发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组成】熟地黄(12 g),当归、白芍(各9 g),川芎(6 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空腹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合剂。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症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者。

【方解】方中以熟地黄作为君药滋肾补血,以养胞宫;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故辅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是为臣药;再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均为佐使药。四药合用,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刚柔相济,阴阳调和,血自生也。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剂。临床以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贫血、荨麻疹等属营血虚滞者。

[要点:四物汤的组成、功效、方解及用方要点]

案例举隅

某产妇症见潮热、口干、五心烦热如炙。先用柴、芩、薄荷之类,其热愈炽。诊其脉弦大无力,后以四物汤加胡黄连、秦艽、青蒿,数服热退身凉。

分析:“血为气之母”。产后亡血伤津,阴血骤虚,阳无所依,浮越于外。前方误以外感发热治之,辛散苦燥之品令阳气外浮之势更盛,其热愈炽。后以四物汤补阴血虚损之本,使血充气固。再配胡黄连等清阳浮热盛之标,标本兼治收热退身凉之效。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组成】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2 g),白术、茯神、当归(各9 g),人参、木香、远志(各6 g),炙甘草(3 g)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丸剂。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症见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脾不统血出血证。症见皮下紫斑,便血,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

【方解】方中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补气养心,共为君药。人参、白术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生血;当归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共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炙甘草益气补中,为使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心脾同治,气血双补,共奏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心脾气血两虚的常用方。临床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

[要点:归脾汤的功效、配伍特点及用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