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水渗湿剂

三、利水渗湿剂

利水渗湿剂具有通利小便作用,使水湿从小便排出。适用于水湿壅盛的癃闭、淋浊、水肿、泄泻等证。代表方剂如五苓散、猪苓汤、五皮散等。

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治蓄水方,泽泻白术二苓襄;

桂枝化气兼解表,利尿消肿首堪当。

【组成】猪苓(9 g),泽泻(15 g),白术(9 g),茯苓(9 g),桂枝(6g)。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6~9 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服后多饮开水,汗出愈;亦作汤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利水渗湿,通阳化气。

【主治】

1.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入水即吐,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症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

3.痰饮症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方解】本方原为蓄水证而设。此证因表邪未解,内传膀胱,以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方中重用泽泻,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为君药。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渗湿之力,为臣药。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转输精津,使水津四布,而不直驱于下;桂枝一药二用,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二者合而为佐,本方重在利水渗湿健脾,佐以化气解表,使水行气化,脾气健运,表邪得解则诸证自除。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重在渗湿利水,兼有健脾化气之功。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2.现代应用常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注意事项】入汤剂不宜久煎;湿热者忌用,本方不宜常服。

[要点:五苓散的功效、主治、用方要点及注意事项]

案例举隅

患者症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喜热饮,小便短赤,脉浮洪大。选用五苓散改汤剂,仅两剂,热退口和,小便清利。后调理半月复原。

分析:辨证要点为渴喜热饮、舌滑,为太阳膀胱蓄水,津凝不滋所致,予五苓散化气行水,津布则口和热退而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