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降气剂
降气剂适用于肺胃气逆不降,以致咳喘、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如属肺气上逆而咳喘者,常用降气祛痰,止咳平喘药如紫苏子、杏仁、沉香、款冬花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若属胃气上逆而呕吐、嗳气、呃逆者,常用降逆和胃止呕药如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旋覆代赭汤。
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随;
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组成】苏子、半夏、当归(各10 g),前胡、厚朴(各6 g),陈皮、炙甘草(各5 g),肉桂3 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紫苏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生姜、枣子各1个,苏叶2g,水煎服。
【功效】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之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方解】本方是治疗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剂。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共为臣药。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当归治咳逆上气,养血补肝润燥,生姜、紫苏叶散寒宣肺均为佐药。甘草、大枣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有补有行,有调有燥,治上顾下,标本同治。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上实下虚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吐白痰、舌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属上实下虚者。
【注意事项】肺肾两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不宜使用本方。
[要点:苏子降气汤的功效、主治及用方要点]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
【组成】白果9g,麻黄9g,款冬花9g,桑白皮9g(蜜炙),紫苏子6g,甘草3g,杏仁9g,黄芩6g,法半夏9 g。
【用法】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候,徐徐服。
【功效】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黄,胸闷气喘,喉中有哮鸣声,或有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现用于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方解】方中麻黄疏表散寒,宣肺止咳平喘,白果敛肺祛痰定喘,二药配伍,一散一收,既能增强止咳定喘之效,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共为君药。桑白皮泻肺平喘,黄芩清热化痰,二者合用消内蕴之痰热而除致病之本,同为臣药。杏仁、紫苏子、法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化痰止咳,助君、臣药以平喘除痰,俱为佐药。甘草生用,调和诸药,且能止咳,用为佐使。
【临床应用】
1.本方治疗哮喘证。以哮喘,痰稠色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本方加减:热盛痰多者加胆南星、瓜蒌;胸膈闷甚者加枳壳、厚朴;肺热重者加生石膏、鱼腥草,重用黄芩。
[要点:定喘汤的功效、主治及辨证要点]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痞鞭噫气力能禁。
【组成】旋覆花、生姜、半夏(各9 g),代赭石15g,人参12 g,炙甘草6g,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的胃脘痞闷、嗳气、呃逆、呕吐等症。
【方解】本方是治疗胃虚气逆的常用方剂。方中旋覆花降气消痰为君药,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助君药以和胃降逆,生姜配合半夏以降逆止呕,均为臣药;人参补气益胃,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降逆不伤胃,补中不助痰。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硬,嗳气频作,或呕吐,呕逆,苔白腻,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幽门不完全性梗阻,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所出现的嗳气、呃逆、呕吐属胃虚痰阻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3.胃中虚寒致呕逆者,改生姜为干姜,酌加丁香、柿蒂。
[要点:旋覆代赭汤的组成、方解及用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