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完整性及相互联系,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功能活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称为整体观念。中医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外界环境有紧密的关系。

1.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的作用而实现的,体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各形体组织器官之间的生理、病理各个方面。

(1)生理上: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起来,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等的作用,构成统一整体,完成机体的整体功能活动,各个生理活动,都是通过整体作用下的分工合作来实现的;人的形体与精神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

(2)病理上:脏腑之间相互影响,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相统一,局部与相关脏腑之间相互影响。

(3)诊断上:善于从整体出发,察外知内。

(4)治疗上:从整体出发,既注意脏、腑、形、窍之间的联系,也注意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注重形神共养。

2.人与外界环境相统一

(1)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人和天地一样,皆本源于气,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人生活于自然之中,自然的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天体的运行,产生了季节气候交替、昼夜阴阳变化,地域水土不同,造成了生活环境差异和生存空间的区别,时间和空间都影响着人体,机体相应地产生反应。一年有四季的不同,春温、夏暑、秋凉、冬寒,人体通过生理功能的调节来适应,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指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使体内的阳气呈现出规律性的昼夜波动,故疾病往往表现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的规律。地理环境对人体也有明显的影响,居住环境不同以及长期的饮食生活习惯使机体产生适应性,因此人们一旦易地而处,突然改变居住环境,多会感到不适甚至患病。地域、饮食居处的不同,对疾病的发生亦有影响。整体观念强调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指出人体应有能动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2)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也会产生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社会支持、融洽的人际关系都有利于身心健康。过度紧张的生活节奏、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剧烈骤然变化的社会动乱等可破坏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稳定,易引起疾病,也会使原发的疾病产生变化。社会地位及经济状况的剧烈变化,可影响到人的情绪而使脏腑精气的功能产生变化而致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宰的统一整体,同时也认为人和自然、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领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