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组成
方剂是在中医临床辨证并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相宜的药物,确定必要的用量用法组合而成的。
方剂组成的目的是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以提高疗效;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病情需要,即“药有个性之所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兼制药物的毒烈性,缓和峻猛之性,调和药味,消除对人体的不利因素。
除了个别单味药的方子外,方剂一般是由多味药物组成。“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素问·至真要大论》),一般以君、臣、佐、使来说明方剂中药物组成的主次和用药原则。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方剂是通过合理的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发挥各个药物的综合作用。
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方剂是针对临床疾病的诸多方面,利用药物之间的相互协同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药物配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从而适应临床疾病的治疗需要。
1.君药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可称为“主药”。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效一般居方中之首,用量大于臣药、佐药,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一般药味较君药多,药力和药量较君药小,与君药多具有增效配伍关系。
3.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疗效,或治疗兼有症状;二是佐制药,即用于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在病重邪盛以及拒药不受的情况下,选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病情格拒。佐药的药力不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反佐药使用较少,应视病情治疗的需要和君、臣药物的性能而定。
4.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到达疾病所在位置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性味,协调方中诸药相互作用的药物,如牛膝、甘草就常作使药入方。使药的药味较少,用量较轻。
综上所述,每一方剂的药味多少,君臣佐使是否齐备,要根据病情与治疗的需要并与所选用药物的功用、药性有密切关系。君、臣药无毒,亦无需再加制约的佐药。不需引经,也不必用引经的使药。若有的药物一味可兼二职,则其他亦可节省。力求用药精良,用量适宜,君臣有序,切中病情。
[要点:方剂的组成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