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归经

二、归经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或机体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对药物作用部位与适应范围的定位,反映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将药物的具体功效与脏腑经络的病症相结合,用以说明药物对某一或某些脏腑、经络、部位等病变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例如,安神药都具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神不宁之失眠、健忘等,因此主归心经;平肝潜阳药能平抑肝阳上亢,主治肝阳上亢之眩晕,故主归肝经。针对具体药物而言,一味药可能对某脏腑或经络的病变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对其余部位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如同为清热的寒凉药,有的长于清肺胃实热,如石膏、知母、芦根等;有的长于清心热,如黄连、栀子、连翘等;有的长于清肝热,如夏枯草、龙胆等。同是一味药可能具有多种功效,归多个经,如麻黄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功效,主治风寒表证(风寒邪气侵袭肺卫),咳喘证(由肺气上逆所致),病位在肺,故归肺经;其又可利水消肿,主治水肿,膀胱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故又归膀胱经。

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病症为依据而确定的。经络与脏腑虽有密切联系,然各成系统。早期多以经络辨证确定病位,药物归经亦多以经络表示。后来多以脏腑确定病位,药物归经便主要以脏腑表示,如解表药羌活归膀胱经与利水药泽泻归膀胱经,其含义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