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二 泄泻、便秘用药指导

实训二 泄泻、便秘用药指导

【实训目标】

1.能运用已学过知识进行泄泻、便秘类中成药的分类。

2.会进行葛根芩连丸、藿香正气水(片、软胶囊)、复方黄连素片、理中丸、香连丸、固本益肠片、固肠止泻丸、涩肠止泻散、四神丸、参苓白术散;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清宁丸、一清胶囊、苁蓉通便口服液、通便灵胶囊、麻仁润肠丸、通乐颗粒等的用药指导。

3.逐步养成药学工作者所具备的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实训内容】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证,其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无湿不成泻,脾病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多因湿盛伤脾,或食滞中焦所致,病属实证。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多由脾虚健运无权,湿浊内生所致,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疗基本原则是运脾化湿,以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为总旨。具体须审证求因,采用温化寒湿、清热化湿、清暑祛湿、健脾渗湿、抑肝扶脾、补火暖土等法,灵活用药。

1.葛根芩连片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具有解肌,清热,止泻、止痢作用。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症见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腹痛不适。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2.复方黄连素片由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的作用。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烧;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3.理中丸(党参理中丸)由党参、炮姜、白术(土炒)、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胃作用。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

4.固本益肠片由党参、白术、补骨脂、黄芪、山药、炮姜、当归、白芍、延胡索、木香、地榆、赤石脂、儿茶、甘草组成。具有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慢性泄泻,症见慢性腹痛腹泻、大便清稀或有黏液,或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30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

便秘主要是指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长,排便困难和大便形状改变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里热积滞实证、里寒实证,以及老年津枯、病后津亏和产后血虚所致的便秘。故主要分类有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及滋补剂。

5.清宁丸由大黄、绿豆、车前草、白术(炒)、黑豆、半夏(制)、香附(醋制)、桑叶、桃枝、牛乳、厚朴(姜制)、麦芽、陈皮、侧柏叶组成,具有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的作用。用于火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蜜丸一次6g,一日1~2次。

6.通便灵胶囊由番泻叶、当归、肉苁蓉组成。具有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作用。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及老年习惯性便秘。口服。一次5~6粒,一日1次。

7.苁蓉通便口服液由肉苁蓉、何首乌、枳实(麸炒)、蜂蜜组成。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口服。一次10~20 ml,一日1次,睡前或清晨服用。

8.便秘通由白术、枳壳、肉苁蓉(淡)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虚性便秘,尤适于脾虚及脾肾两虚型便秘患者,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腹胀、神疲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

9.通乐颗粒由何首乌、地黄、当归、麦冬、玄参、枳壳(炒)组成。具有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阴虚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口干、咽燥、烦热等;习惯性、功能型便秘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次12 g,一日2次;2周为1疗程。

【实训报告】

1.完成分析给药的相关资料(如:ppt、剧本等)。

2.填写下列常用泄泻类中成药表格,如表25-3所示。

表25-3 常用泄泻类中成药

3.填写下列常用便秘类中成药表格,如表25-4所示。

表25-4 常用便秘类中成药

【实训评价】

学生评价50%,教师评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