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一 感冒、咳喘用药指导
【实训目标】
1.能运用已学过知识进行感冒、咳喘类中成药的分类。
2.会进行感冒清热颗粒、午时茶颗粒、小柴胡颗粒、羚羊感冒片、暑热感冒颗粒、橘红片、川贝枇杷露、桂龙咳喘宁胶囊、复方鲜竹沥液的用药指导。
3.逐步养成药学工作者所具备的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实训内容】
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感冒病情重者;感冒病程中出现并发症者;慢性疾病患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及肺脓疡;肺结核、肺癌、咳嗽型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期;心力衰竭等病人;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感冒、咳嗽均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宜在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或去医院进行诊治。
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①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等。分析给药。②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咳嗽、吐痰、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等。分析给药。③症见头晕脑涨、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无汗或少汗、胸闷、苔黄腻、脉濡数等。分析给药。④症见咳吐稠痰、胸脘痞闷、恶心、眩晕、肢重、食少、苔白腻、脉缓。分析给药。⑤症见咳吐黄痰、咯吐不利、胸痛、眩晕、苔黄腻、脉滑数等。分析给药。⑥症见咳吐白痰、胸闷脘痞、气喘哮鸣、畏寒肢冷、苔白腻、脉弦滑等。分析给药。
1.感冒清热颗粒由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组成。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作用。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2.羚羊感冒片由羚羊角、牛蒡子、淡豆豉、金银花、荆芥、连翘、淡竹叶、桔梗、薄荷素油、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表作用。用于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另有胶囊剂和口服液。
3.午时茶颗粒由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炒)、甘草、桔梗、六神曲(炒)、紫苏叶、厚朴、红茶组成。具有祛风解表,化湿和中作用。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服。一次6 g,一日1~2次,开水冲服。另有袋装茶。
4.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具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作用。用于外感病属邪犯少阳证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吐、口苦咽干。口服。一次1~2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另有片剂。
5.暑热感冒颗粒由连翘、淡竹叶、北沙参、竹茹、荷叶、生石膏、知母、佩兰、丝瓜络、香薷、菊花组成。具有祛暑解表,清热,生津作用。用于感冒属暑热证者,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溲赤。口服。一次10~20 g,一日3次,开水冲服。
6.桂龙咳喘宁胶囊由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皮、苦杏仁(炒)组成。具有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作用。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7.复方鲜竹沥液由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素油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口服。一次20 ml,一日2~3次。
8.橘红片由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组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咳出,胸闷口干;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另有胶囊剂、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颗粒剂。
9.川贝枇杷露由百部、薄荷脑、川贝母、桔梗、枇杷叶、前胡、桑白皮组成。具有止咳祛痰作用。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口服,一次15 ml,一日3次,小儿减半。
【实训报告】
1.完成分析给药的相关资料(如:ppt、剧本等)。
2.填写下列常用感冒类中成药表格,如表25-1所示。
表25-1 常用感冒类中成药表格
3.填写下列常用咳喘类中成药表格,如表25-2所示。
表25-2 常用咳喘类中成药表格
续表
【实训评价】
学生评价50%,教师评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