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气剂
行气剂具有舒畅气机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症。气滞一般以脾胃气滞和肝气郁滞多为常见。脾胃气滞的主要症状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失常等。肝气郁滞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或月经不调、痛经等。常用行气、疏肝药如陈皮、厚朴、木香、枳实、川楝子等,代表方剂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
越鞠丸《丹溪心法》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困;
芎苍香附栀子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6g)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现代用法:水丸,每服6~9 g,温开水送服。
【功效】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方解】本方适用于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致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川芎辛温入肝胆,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辛苦性温,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味甘性温入脾胃,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四药共为臣佐。因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品,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等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等辨证属“六郁”者。
[要点:越鞠丸的功效、主治、方解及用方要点]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梅核气,茯苓生姜共紫苏;
行气化痰开郁结,痰阻咽喉证能除。
【组成】半夏、茯苓(各12 g),厚朴(9 g),生姜(15 g),紫苏叶(6 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症见咽中如有物梗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等。
【方解】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紫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管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要点:半夏厚朴汤的功效、主治、方解及用方要点]
案例举隅
张溪亭乃眷,喉中梗如有肉如炙脔,吞之不下,吐之不出,鼻塞头晕,耳常啾啾不安,汗出如雨,心惊胆怯,不敢出门,稍见风即遍身疼,小腹时疼。脉两寸皆短,两关滑大,右关尤搏指,此梅核气症也。以半夏四钱,厚朴一钱,紫苏叶一钱五分,茯苓一钱三分,姜三片,水煎,食后服。每用此汤调理多效。(明·孙一奎.1996.赤水玄珠·孙氏医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分析:本案例患者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气舒涎去,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