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饮食劳逸

四、饮食劳逸

(一)饮食损伤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正常情况下饮食物主要靠脾胃消化,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并转输水谷精微。故饮食失宜,首先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的纳运失常。临床上,常见的饮食失调包括饮食不节、饮食偏嗜和饮食不洁等。

1.饮食不节饮食物是后天化生气血的源泉,应以适量、适时为宜。若饮食过饥、过饱,或进食失其规律,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2.饮食偏嗜饮食偏嗜可变生多种病证。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可助湿、生痰、化热,或生疮疡等;过食生冷易伤脾胃阳气,而致寒从内生,发生腹痛、腹泻等;过食辛辣,易生热、生痰化火,出现口干、口臭、消谷善饥等。

3.饮食不洁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肠胃疾病、食物中毒及消化道传染病。

(二)劳逸损伤

正常的劳动和运动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不会使人致病。只有长时间的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才能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1.过劳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劳神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劳力过度则伤气,久之则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神疲消瘦等。劳神过度易耗心血,损伤脾气,出现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脾不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房劳过度易耗伤肾精,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委靡,男子遗精、早泄、甚则阳痿,女子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2.过逸过逸指过度安逸,不参加劳动,又不运动。人体每天需要适当的活动,气血才能流畅。“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若长期不劳动,又不参加运动锻炼,易使人体气血不畅,筋骨柔脆,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或发胖臃肿,动则心悸、气喘、汗出,也可继发胸痹、眩晕、中风等其他疾病。

[要点:饮食损伤及劳逸损伤的分类]